藥家鑫是個什么樣的人(藥家鑫的家里現在怎么樣?)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昨日,電臺主持人文月電話連線我,讓我給聽眾朋友們講講,關于我最近發起的“天使互助行動”的事情。
節目直播中,我再次提到了藥家鑫事件,我當時說出了一句話——“藥家鑫是個好孩子”。
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倒吸了一口冷氣,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藥家鑫典型案例的背后,是中國無數家庭都在培養著藥家鑫一樣的孩子!
這不是危言聳聽。
藥家鑫是個“好”孩子!——符合絕大部分中國家長內心“好”孩子的標準!
1、努力學習。
藥家鑫從小到大都在努力學習,這是中國多少家長內心對“好”孩子的期望,藥家鑫達到了。
2、多才多藝。
藥家鑫彈著一手好鋼琴,歌唱功底深厚,音樂方面可謂多才多藝(讓我想起了李天一),這是中國多少家長對“好”孩子的期望,藥家鑫達到了。
3、考上大學。
藥家鑫考上了“西安音樂學院”,這對于從小學鋼琴的藥家鑫來說,是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大學,這是中國多少家長對“好”孩子的期望,藥家鑫達到了。
4、自食其力。
藥家鑫從上了大學之后,就已經開始通過自己音樂的才華帶家教,教學生,自食其力了,他每個月的收入對于一個工薪家庭來講已經相當可觀了。
希望孩子自食其力,這是中國多少家長對“好”孩子的期望,藥家鑫達到了。
5、追求成功。
藥家鑫從小到大都渴望自己能成功,能掙到很多錢。從他上大學那天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努力賺錢去享受物質生活,表現出來是非常的上進。
這是中國多少家長對“好”孩子的期望,藥家鑫達到了。
我們把這幾個詞重新梳理一遍,一個孩子努力學習、多才多藝、考上大學、自食其力、努力追求成功,這是多少家長夢寐以求的結果啊!
藥家鑫達到了中國家長的“好”孩子標準,但藥家鑫卻做出了“故意殺人”這樣極端殘忍的犯罪行為,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這其中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警示?
藥家鑫有對“好”父母!——符合絕大部分中國家長內心“好”父母的標準!
1、家庭穩定。
藥家鑫的家庭是普通工薪家庭,父母的關系尚可,沒有因為夫妻關系問題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2、望子成龍。
藥家鑫的父母望子成龍,是典型的中國“好”父母——“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藥家鑫父母做到了。
3、嚴格要求。
藥家鑫的父母,尤其是父親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他說:“我平時管教孩子非常嚴厲”,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典型的中國“好”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藥家鑫父母做到了。
4、特負責任。
藥家鑫的父母可以說對孩子的教育特負責任,把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藥家鑫的父親說:“我覺得我是很負責任,也可能這個很負責任過頭的話,也可能就叫不負責任”。
對孩子特別負責任是典型的中國“好”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藥家鑫父母做到了。
5、無私付出。
藥家鑫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寫作業、練習鋼琴,也就是說為了讓孩子最終能成功能成才,在生活上不讓藥家鑫做太多的事情,在物質上盡量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真是天下“最能付出”的父母。
“為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是典型的中國“好”父母對自己的要求,藥家鑫父母做到了。
我們再把這幾個詞梳理一遍,作為父母“創造穩定的家庭氛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對孩子學習嚴格要求”,“對孩子教育特負責任”,“為孩子無私付出”,這是多么符合中國“好”父母的標準啊!
就是這樣的父母卻培養了一個“殺人犯”!這算不算極大的諷刺?
這其中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
藥家鑫,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從大量的資料和采訪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藥家鑫根本不是一個好孩子!
1、價值觀不正確導致精神空虛。
一心追求“掙大錢”的成功價值觀。采訪中,藥家鑫自己說自己就希望多掙錢,而且他也是這么努力做的,他為自己這樣的價值觀在努力。殊不知,在物質上過度追求的人,都是精神空虛的人;而“把成功當幸福”的價值觀會讓人遠離幸福,精神空虛。
【原因是家長“望子成龍”的錯誤的價值觀念,真正的龍鳳不是才華多的,能力強的,而是做人好的,讓人尊敬的人!】
2、利己主義的思維模式。
說明白點兒,就是自私,一切以自己的利益點出發。
正如藥家鑫母親所說:“你自私!你撞了人,你可以報警的,為什么要動刀,我也不理解。”
自私的人,做事情的一切出發點是從自身利益著想,不會從對方立場思考問題。
【原因是家長太負責任,生活包辦,一切為了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別人。】
3、不敢承擔責任。
為了逃避責任,怕撞傷的人回來索賠或找自己的麻煩,竟然連捅別人8刀(法醫鑒定6刀),置人于死地。
【原因是來自家長教育的嚴格和嚴厲,不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讓孩子不敢承擔責任,藥家鑫說:“我爸是不允許我犯錯的。”】
4、內心陰暗不快樂。
接受采訪時,藥家鑫說,在父母的教育下,他內心很不快樂,特別迷茫,有時候會想到死和自殺。
【原因是家長高要求高期望,讓孩子感受不到愛。】
5、不會與人相處,性格存在明顯缺陷。
同學阿郎說,他總結的藥家鑫的性格就是:極端、叛逆、多疑。“他的生活環境太狹窄了,以至于他沒機會接觸社會。缺乏社會經驗,也是他對受害者痛下殺手的根源。他不懂得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沖突和矛盾。”
【原因是家長并不關注孩子做人和人格的培養,關注點都在才華和能力上。沒有人系統地引導,孩子如何學會?】
是什么造成了看似“好孩子”的藥家鑫,卻實實在在是個“壞孩子”的事實?
我在之前的兩篇博客里已經描述了“問題孩子養成規律”——只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符合這一規律的話,孩子基本上就會成為“問題孩子”!
這個規律是“家長在能力和才華上高要求高期望(缺愛),在德行和責任上總包辦總滿足(溺愛),孩子就大多會成為問題孩子”。
藥家鑫的父母不懂教育,按照“傳統”的錯誤教育觀念和方法教育孩子,就出現了藥家鑫這樣的問題孩子。
這里我不詳細描述,大家愿意詳細了解,請閱讀《問題孩子養成規律》
家長的錯誤教育方法,導致了藥家鑫惡性案件的事實。警醒!
今天博文的關鍵點,我想說這幾句話:
如果藥家鑫不出交通事故,他可能是我們所有人認為的“好”孩子!
現在的家庭中,像藥家鑫這樣的孩子,可謂比比皆是!
因為,大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與藥家鑫父母的一致,如果藥家鑫不出交通事故,他其實就是我們心目中認為的“好”孩子。
這樣的“好”孩子就像定時炸彈一樣,一旦遇到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大事情就可能釀下大禍。
如果一直都沒有遇到“大事情”,他就是一顆永遠不爆炸的定時炸彈,大家都不喜歡他,遠離他,甚至討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