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溝通非暴力人際溝通技巧(非暴力溝通最受歡迎的溝通方式與技巧)
客觀地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語言大師”,配合語氣、表情能夠精確地表達出心中的想法,但這個“想法”不一定是理性的聲音,很有可能只是情緒。如果說的話帶上了負面情緒,就有了攻擊性,而我們卻往往低估了語言的攻擊力。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觀察和實踐,發現并總結出了一套溝通方式,他稱之為非暴力溝通,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避免產生矛盾,使人際關系更和諧。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基本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1.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并客觀地敘述出來
這看起來挺簡單,然而不帶偏見的觀察,其實并不容易做到,我們往往是一邊看一邊評估、判斷,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意見。看到一個人為了某件事而傷心,可能會覺得“多大點事,傷心成這樣”,我們在評估的時候,常常會把自己代入進去,“如果是我面對這樣的情況,肯定沒多大事,所以他傷心是因為他太脆弱了”。
除了看,還要聽,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傾聽對方。
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希望自己表現得有愛心、有實力、有經驗、有學問……,因此,在傾聽時總想說點什么,例如,給對方提建議、作比較、說教、安慰、否定、辯解等等。這樣的表現欲望會妨礙傾聽,不能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把看到的說出來,要注意區分觀察和評論。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說什么、怎么說,都有一定的目的,是服務于自己的情感需求的,因此,使用的言辭往往就有了偏向性。想要回避責任,就會用“不得不”、“你讓我”等詞語;想要對方做什么,就會用“應當”、“應該”、“必須”等詞語;想要壓制對方,就會用“每次”、“總是”、“從來不”、“經常”等概括性或標簽式的詞語。
舉個例子感受一下:
某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留意,有東西掉地上了,他的家人走過來,看到了地上的東西,于是對他說:“東西掉地上了,都不知道撿一下”。他聽到了,會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說的是“有東西掉地上了”,會有什么感受呢?
前面那一句,是想要壓制對方的“有罪式”推論,有可能被對方反擊,后面那一句,只是客觀地說出了事實,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配合。
如果說出來的事實帶有偏見,或隱含操控對方的意思,必然會激起對方的負面情緒,雙方的溝通就有了障礙。

2.感受:體會和表達感受
把心里的真實感受,用恰當的詞語表達出來。
表達感受并不容易,通常有兩個障礙,一個是不愿說,認為把心里的感受說出來,會被看作是一種示弱,會被別人看不起。其實,很多時候,把自己的狀態清晰地告訴對方,也是一種信任,通常都能獲得善意的回應,很多的演講者都很善于利用示弱來取得聽眾的信任。
另一個是不會說,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什么,或者不知道用什么詞語表達出來,經常把自己的看法當作是感受。
例如:某人躺在床上,被室友玩游戲的聲音吵得睡不著,如果他說“你這么晚了還玩游戲,吵死人了”,這表達的就是看法,認為這么晚了室友不應該玩游戲,吵到別人。如果他說“你玩游戲的聲音讓我心情煩躁,睡不著”,這表達的就是感受。
表達看法時往往會把不愉快的感受歸咎于對方,含有指責的意思,而表達感受,只限于對方的行為,沒有指責的意思。
3.需要:說出自己的需要
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有兩個障礙,一個是不好意思說,從而寄希望于別人能夠主動看到。就像熱戀中的情侶,把自己的心愿藏起來,可還是被伴侶發現了,那種被關愛的感覺,幸福滿滿。但是,平常打交道的人沒有那么強的洞察力和意愿,來發現你的需要。
另一個是不清楚自己的需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感覺不太好,有很多的不滿。當你發現自己經常抱怨、指責別人的時候,就應該好好想想“我有什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說出自己的需要,也是給溝通指出了一個方向,大家可以討論彼此的需要,而不是互相指責,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需要。

4.請求:提出自己的愿望
清楚地告訴對方,你希望對方具體做什么。
如果你的請求含糊不清,對方沒能意識到問題所在,雙方的溝通就會出現障礙,而清晰的行動路徑,其實也讓對方減輕了心理負擔,更有可能回應你的請求。
在溝通的過程中產生矛盾,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清楚而產生誤會,或者一方過于強勢造成的,以下的兩種情況就很常見:
1)自己也不清楚想讓對方怎么做,只是在抱怨這不好、那不好。就像某位妻子對自己的丈夫說“你整天說工作忙,有空了又和你的朋友鬼混,你不要這個家了?”,其實她只是希望丈夫能多回家陪陪孩子,但是她的丈夫聽了,可能會理解為不養家。
2)表達方式過于強勢,如果對方認為不答應你的請求就會受到責罰,或者可能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對方就會把你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并不僅僅是一些溝通技巧,也包含了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了解事實、尊重事實、坦誠、友好。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應該掌握一些方法、技巧,但也不能生搬硬套,書中例舉的一些事例,說的話就讓人感覺過于講究技巧而不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