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叛逆(中年的叛逆來得剛好)
劉敏濤說過這樣一句話:“弱點有時候也可以讓你滿盈?!蓖瑯拥牡览矸旁诟暧^的人生中也適用,人生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只有剩下的那一二是開心的。她記得爸爸對她講,把那八九的部分縮小,把余下的部分放大,然后兩者就變成一半一半了。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2019年年初,劉敏濤在一次女性力量主題的演講上,分享了自己如何在40多歲的人生階段體驗新鮮和自由,完成一場中年叛逆。那一年,她在《精英律師》中客串飾演律所的高級合伙人顧捷——一個國產劇里典型的精英女性形象,成熟精明,長于競爭。
在此之后,劉敏濤在更多女性題材的都市劇中以主角的身份出現。在正播出的《女士的法則》里,她再一次飾演了一個律師,陳染先后經歷了父親入獄、婚姻變故、轉型成為成熟律師等一系列的難題,最終她在中年危機中重建了自己。
劉敏濤喜歡那些在苦難中浸潤過的、身上有所承擔的成熟女性。成熟意味著用一腔熱情投入自己所愛,任由自己在風雨中扎根,迷戀太陽,向上生長。
很多人還記得,她曾在舞臺上演唱歌曲時展現了嫵媚隨性的姿態,她說,“當時上臺演完了才知道,我還能這樣。反正上去那一刻我就想那樣,下來了才知道別人眼里的我挺特別的?!?/p>
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訪中,記者發現劉敏濤反復用到一個句式就是“完了才知道”,而搭配的動詞前綴可以是演,可以是唱,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由此可以推論出她不習慣做預設,而是喜歡先去行動。
現在,用“中年叛逆”這個詞去概括劉敏濤的狀態已經稍有過時,她說自己當下的狀態是從容。具體來說,是緊張狀態下的從容。“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要想把事情做好,人一定是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而不是完全放松下來?!?/p>
以下是她的講述——
職場女性角色的可能性
2020年之前,我幾乎接不到一個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劇本。年輕的時候,我也沒有關注這個時段的演員和角色的狀態,現在自己到了這個年紀了,就不得不去關注了。
2020年冬天,我接到了《女士的法則》的劇本,在里面的角色是一個律師,我還挺喜歡的。其實前一年,我在《精英律師》里演過律師,但因為是友情客串,戲份不多。
陳染是一個專業的律師,但她也是一個善良、優雅,受過良好教育且被愛包圍的女性。這個角色跟以往我接到的角色不同之處在于,她更完整。以這個人物為軸心,涉及的故事面比較廣。陳染的身份是一個律師,也是一個女兒、一個母親和離婚女性,由此在人物情感上的戲劇沖突也更有張力。
陳染看著父親因涉嫌案件糾紛被警察帶走
這個角色有一個完整的成長線。前期她處于一個被動的境遇里,先是父母感情不和,再是婚姻動蕩,如果有的選,她不會主動選擇失去家庭,那么她能選擇的,就是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
當一個人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求助的時候,只能求助自己,這是她成長的節點。好在,她沒有后退,也沒有畏懼,不把自己當成一個弱者,慢慢地找回她自己本來的生活狀態。
我性格中有跟陳染相似的地方。在外人眼里,我好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其實我也有被動的一面,往往只有當生活出現了一些狀況的時候,我才會主動去把它處理好。
劉敏濤在《女士的法則》中飾演陳染
除了《女士的法則》,我還出演了一部叫《女士的品格》的電視劇(未播),這部劇容易讓人想到《淑女的品格》。我記得是2018年,網友們建議拍一部講述四個不婚主義的女性的四十歲生活的劇,名字叫《淑女的品格》,有網友提到了我的名字,我看到的時候其實挺感謝他們的,因為在那么多好演員里,有人也會想到我的名字。
這幾年,這種類型的劇本我比較感興趣,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探討空間。實際上,劇集市場對于職場女性的想象力依舊受局限。
作為觀眾,我也想看到有更多題材聚焦中年女性群體的劇集,比如科幻、懸疑等等。女性角色有更多面可以被書寫,被看見。
人到中年
20多歲的時候,我經常演媽媽、姐姐一類的角色,我不記得自己那會兒的狀態是怎么樣的,也沒有想過要規劃去演哪一類角色,完全沒想過,有點兒稀里糊涂的。
29歲的時候,我拍了一部由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電視劇《福貴》,我演福貴的妻子家珍,要演出家珍從二十歲的年輕狀態到六十多歲的老年狀態。我沒有去借鑒其他演員的表演,也沒有看片子補課,只是去想象不同年齡階段的家珍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生活狀態。
家珍這個人物最打動我的是命運上的跌宕起伏,在她身上有中國女性身上的閃光點,就是善良和忍辱負重。她也是我寫人物小傳寫的篇幅最長的角色之一。我寫下她的生平,她的人物命運走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然后寫她的性格特點,之后再去細化。這就要靠在現場磨戲,每拍完一場戲都要有所積累,去細化人物身上的行為、語言等細節特征。
《福貴》劇照
在角色里面,我提前體驗過衰老,但年輕的時候根本不想這事兒。到了我40多歲的時候,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兩鬢斑白,雙眼皮下垂,臉上的老年斑也越來越多了,他們駝背了,走路的速度也慢了。你就會想到自己。
兩年前,我在廈門拍戲,發型師看到我后腦勺有一根白頭發,我當時想的是怎么可能。結果讓人家拔下來一看,確實是白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白頭發。
我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看過一部電影,是潘虹老師主演的《人到中年》。她演的是一個眼科醫生,經歷了十年動蕩、生活的窘困和中年危機,時代在飛速發展,而她始終在承擔。
變老是很現實的一件事,它不會讓你展開什么想象力,我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想它。人是一個神奇的動物,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挺有意思的,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活好當下。
很多觀眾是從《瑯琊榜》和《偽裝者》這兩部劇開始認識我。但對于我來說,沒有事業轉折點的說法。
劉敏在《瑯琊榜》中飾演靜妃
我和孔笙導演合作過很多部劇。我們第一次合作是2000年,我在他導演的《人鬼情緣》里飾演聶小倩。當時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山東影視制作中心挑演員,找到了我,我覺得角色合適就去拍了。后來,我們合作了《前門樓子九丈九》《溫州一家人》《父母愛情》《瑯琊榜》等好多部劇。我的履歷比較簡單,其實也是幸運。
之前,我只是把表演當成一份工作好好完成,近幾年,我才真正愛上表演?!皭邸边@個東西是潛移默化的。也有一種可能是,我早些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它了。
但有一點我一直沒有變過,就是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入行以來,我對角色都賦予了百分之一百的熱情和努力,我的精力和心血都在這上面。
除了表演,我生活中對不喜歡的事情很難做下去。比如說高科技電子產品這一類東西,我怎么學也不感興趣,一比照,老天爺給了我表演這碗飯,結果呢歪打正著,是我比較幸運。
緊張狀態下的從容
我在舞臺上表演過《紅色高跟鞋》,也跟新褲子樂隊合唱過《你要跳舞嗎》,當時上臺演完了才知道,我還能這樣。反正上去那一刻我就想那樣,下來了才知道別人眼里的我挺特別的。
我很少去想自己是什么樣的,我哪能看得到我呀,我的眼睛是看外界的??次易约旱膬刃牡臅r候,就是獨處的時候了。
兩年前,我發了新歌《颯》,當時制作人專程從北京趕到上海來找我,我們一見如故,我就唱了這首歌。這中間沒有經過縝密的安排和計劃,我也不習慣提前去設想。
生活中,我的性格沒有舞臺上表現出來的那么自信,不過我接受這一點。在未知的、不擅長的一些領域,我就是挺不自信的。
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弱點有時候也可以讓你滿盈?!逼鋵嵜總€人都有弱點,人生也是這樣,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只有剩下的那一二是開心的。我爸有時候就跟我講,你把那八九的部分縮小,把余下的部分放大,然后兩者就變成五五了。
當到了不如意和開心各一半的時候,你還能繼續把開心放大,放大成四六、三七、二八,把它顛倒過來之后就有了滿盈的結果。這個“滿盈”說的是內心的富足。
我最近在看兩本書,一本是余華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另一本是蔣勛的書。蔣勛先生分享了一個心得,是“船過水無痕”。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的能做到無痕嗎?舉個例子,小時候學校組織春游,老師頭兩天告訴你了,這兩天晚上就睡不著覺了,興奮得不行。但后來人再長大,到了五十知天命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蔣勛先生在書里寫,他有一次出國,看到有人發生了口角,人們在圍觀,而他可以安靜地坐在那里去看、去聽、去感受。他說如果需要他幫助,他可能會去幫助別人,但他不會像小時候一樣主動去湊熱鬧。因為旁觀不是漠不關心,它有時表現出來的關心比進入到事物當中去被動地受干擾要更多。這也是我最近看書的一個心得。
這兩年,我在生活中沒有做什么新的嘗試,想出去旅游也不方便。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做做手工。我一直想有一個自己的小作坊,女孩子可以在里面繡繡花啊,織織布啊,做跟美有關的事兒。
現在,我在錄一個節目,之后就進組拍戲,下半年還有一個話劇要演。這幾年,我演了一些現代戲,現在更希望能演年代劇,去演更有層次和厚度的角色。
我當下的狀態更傾向于緊張狀態下的的從容。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要想把事情做好,人一定是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而不是完全放松下來。那就奔著緊張狀態下的從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