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小學以來偶有丟失筆帽,鉛筆,尺子事情發生。剛開始我認為孩子剛上一年級有些習慣需要慢慢養成,所以,每次面對孩子丟東西這件事情就是趕緊給“重新買”。直到最近3.19號丟失數學作業、3.25把語文作業落學校餐廳,我發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反思:梳理孩子上學以來丟三落四的行為,從孩子方面說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獨立性差,做事情缺乏計劃性;從家長方面來講就是平時對孩子的丟失行為輕易原諒,沒有讓她足夠重視自己的錯誤,沒有及時承擔后果;對孩子管的太多,習慣包辦一切。
感悟:1.做一個稍微“懶”的家長:面對孩子的丟三落四行為,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偷懶的方式,不給孩子的問題擦屁股,讓孩子自己明白出現的問題和承擔的后果。
2.不輕易原諒,不過分責罵:對于孩子經常出現的丟三落四行為要有一定的懲罰比如一周不買零食,其他行為換取的獎勵取消;但對孩子不要過分責罵,要引導孩子回憶事件過程,自己在什么地方弄丟的,弄丟東西之前做了什么,提升孩子的記憶性,在回憶過程中孩子會明白丟東西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下次會提高警惕。
3.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3.19孩子丟失數學試卷后我跟她第一時間借同學試卷復印,3.25發現語文試卷落學校后我覺得得讓孩子自己解決啦。我明確告訴她這次媽媽不會幫你去借同學試卷了。你自己想想怎么解決吧,她告訴我:明天去學校取。我說:明天是周末你可能面對以下幾種情況:1.到學校后傳達室沒人值班你進不去學校;2.傳達室有人也幫你開校門啦但是餐廳門關閉你拿不到。然后你怎么辦?孩子說那我就給于老師發信息說明情況然后周一補上。我說好媽媽尊重你的解決辦法。只有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思考解決辦法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4.培養孩子物歸原位,做事情的條理性:讓孩子養成“從哪里拿用完放回原處”的習慣,做事情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
5.讓孩子學會整理物品:整理書桌,整理書包,整理房間,在不斷的整理過程中提升孩子的做事計劃性。
6.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時間:孩子畢竟未成年,我們做家長的應對他們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不能急于求成,良好的習慣靠日積月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