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新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家長們在暑期會做很多的入園準備,讓孩子提前開始養成早睡早起、按時吃飯的良好作息習慣,可以在開學后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減輕孩子心里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從而更快地開始新的一個成長階段。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孩子晚睡會影響智力發育,讓孩子閱讀、算數的反應能力下降,還會降低孩子的記憶力和掌握新信息的能力。
所以,調整孩子的作息是新小班家長們不可偷懶的一項功課。今天我們請到了祝曉雋老師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入園前如何合理調整幼兒作息。
01 學會生活:小班一日生活的關鍵
有的孩子可能是有入托經驗的,對幼兒園的作息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孩子和家長是完全的“零經驗選手”,因此可以參考下面的【幼兒園作息時間一覽表】:
幼兒園作息時間一覽表
8:20-8:30 入園 (不能遲到)
8:30-9:10 生活和游戲(點心)
9:10-10:00 生活和運動(戶外或室內)
10:00-10:20 生活和學習(集體、分組)
10:20-10:50 生活和游戲(角色游戲)
10:50-11:30 午餐
11:30-11:50 每日閱讀
11:50-14:30 午睡
14:30-15:00 生活和運動
15:00-15:20 教學游戲
15:20-15:30 離園準備
15:30 離園
從幼兒園作息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幼兒園都會將生活始終貫穿于整個一日活動中,也就是說,小班的關鍵是學會生活。
學會生活是幼兒園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是養成規范的、健康的作息的重中之重。我們每天嚴格按照作息表去開展各項活動,長此以往,孩子就能比較舒適地進入到一個合理的生活節奏中。
我們常說“習以為?!?,當良好的作息成為孩子的習慣之后,就會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生活。所以在我們老師看來,孩子們在學前階段生活能力的培養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生活在小班孩子的作息中占據如此大的比重呢?就是為了能夠用足一天的幼兒園時間去發展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們一旦生活能力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也會跟著增強起來,不僅身體健康了,性格也就會變得開朗活潑。
今天和大家分享這個作息表,目的是為了給大家作為依據去思考:孩子入園后,哪一段時間跟幼兒園的生活是非常相似的?哪一段時間差異比較大?
有差異的部分,我們可以利用最后的時間去做一個接近的調整。一旦孩子的作息相對接近幼兒園作息,他們一進入幼兒園就會覺得舒適自然,情緒也就會變得愉悅積極。
02 調整策略:如何有效地調整?
關于如何有效地調整幼兒作息、以接近幼兒園作息,我們給出了下列5個方法:
方法1:小步遞進
我們都知道“揠苗助長”的悲劇,越是年幼的孩子,家長們應該要越耐心、切勿心急。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小步去慢慢落實和推進作息的調整。
比較合理的推進進度是:每一天往幼兒園作息時間點接近10-15分鐘。比如,孩子目前午休的時間是14:00,那么明天就調整到13:45。這樣小步遞進式的調整,孩子感受會比較舒適。
當然長期的作息習慣要改變也是非常困難的,家長們要學會堅持,哪怕只是讓那個孩子早5分鐘入睡,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進步。
當孩子保持新作息保持3-5天,又可以再往前調整,這一次調整的幅度可以適當增大,提前20-30分鐘。
我們很難做到與孩子感同身受,但是慢慢來是我們對孩子成長的一種尊重。
方法2:心理暗示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一個會說話的父母真的可以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孩子。那家長們如何用語言對正向鼓勵孩子達到最近目標呢?
當孩子躺下的時候,你首先告訴他:“我知道寶寶今天一定能夠很快睡著的。”。然后你微笑的表情和你自然的安靜的神態都會給他一個很強的信念,然后輕輕地講話,慢慢地跟他一起進入睡眠的狀態。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安穩,從而能在計劃的時間點入睡。
但是如果家長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今天早一點睡哦,你不要再睡不著哦,你不要再一會兒就爬起來哦。”這不僅不能夠幫助孩子入睡,反而讓他重溫了他曾經的那個情境,強化了他不合理的行為。如果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孩子就會覺得睡前他一定會經歷那些事,反而讓教育起到反效果。
所以在孩子入睡前都使用正向的語言,給予孩子成功的暗示。
孩子睡醒后,還可以及時告訴孩子:“你知道嗎?你好厲害呀!今天早睡了5分鐘呢!”過兩天又可以說“你這次早睡了10分鐘哦!”,表情也可以更加夸張一些。
其實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并沒有5分鐘、10分鐘的概念,但是他可以通過家長的面部表情和說話語氣、遞增的數字感受到:自己變得越來厲害。孩子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我們還可以有意識的在家人面前表揚孩子,比如說外婆在媽媽爸爸回家之后,認認真真地當著孩子的面,向爸爸媽媽表揚他:“今天我們的寶寶真厲害哇,很早就睡著了,整整快了五分鐘。”爸爸媽媽也要給予積極地回應,肢體擁抱、語言鼓勵孩子明天達成更高的目標:“明天你也要這樣好嗎?會不會更早呢?我很期待啊?!?/span>
家長的正向語言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看不見的力量。
方法3:“內外兼修”
“內外兼修”,“外”指的是時間上的調整,“內”指的是孩子生活內容的調整。有的孩子睡不著的原因是因為運動量不夠。
疫情使孩子們減少了戶外運動的時間、運動量不夠,精力充沛的孩子可能就難以入睡。那我們可以在家里適量增加孩子的運動量。
在家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桌子、椅子、小墊子都可以成為孩子運動的器材。一旦運動量增大,孩子就會覺得累,他就會主動尋求入睡。
孩子一次清醒到再次入睡的間隔至少4個小時,如果孩子睡到飽9、10點才起床,那么午休勢必會被省去或推遲,之后又會再影響晚上的休息入睡時間,一直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孩子的生活內容要規律、運動時間和強度要合理。
方法4:營造環境
好環境是造就人的“隱形教師”,不同的環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心境。比如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一定有一個合理的閱讀環境;一個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孩子,他家里的玩具和他的東西擺放都是呈現出有序這個特征;再比如說想要培養一個好學的孩子,他的家庭的環境也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今天就給陪伴孩子午睡的家長一些關于物質和心理環境的建議。
(1)提前20分鐘逐漸穩定孩子情緒
要想讓孩子午睡,提前20分鐘就要進入逐漸穩定情緒的活動中,一定不要蹦蹦跳跳、大聲喧嘩或者打鬧,他一定會慢慢的穩定下來。那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 午睡前聽一會兒故事
· 躺在床上輕輕地聊天
· 玩一會兒小拼圖
· 抱一會兒洋娃娃
……
都可以讓孩子穩定下來,幫助他們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2)拉上窗簾 調低音量 移走各種玩具
· 午睡可以拉上窗簾
但是不建議拉不透光的窗簾,這樣反而降低了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一點點光線便于我們更好地關注孩子的表情和身體變化。
· 調低音量
所謂調低音量不僅是指各種發聲的家用電器,更重要的是成人說話的音量,輕輕的聲音是可以起到催眠作用。
· 移走大量的玩具
大量的玩具干擾孩子的情緒,這樣就很難入睡。所以必要的時候,午睡前可以共同來整理玩具,將每一個玩具放入指定位置的時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玩具要睡覺了,你也要睡覺。屋子里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而安靜,孩子更容易睡著。
(3)榜樣作用
在學前教育里,人力資源永遠是不可被忽視的。在午睡這方面,我們也要努力為孩子尋找榜樣。建議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或者正在放假的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睡一會兒。
家長們對于睡眠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對于睡眠的看法。所以大家不妨試著午睡一會兒。當然大人們可以早早地醒來、安靜地做一些其他事。但是午睡開始時,不妨和孩子一起睡一會兒,也算犒勞自己,熱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方法5:貴在堅持
所有的教育不是即興追求的效果,而是日復一日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任何事情,當你定出一個標準的時候,一定是貴在堅持。
因為預料到會經歷波折或者有大大小小的挑戰等待著我們,所以我們使用的是“貴在堅持”。那么如何克服自己內心的擔憂和躲避、如何鼓勵自己去堅持以一個方向一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這才是對成人、對父母最大的挑戰。未來很多很多教育問題,其實都是這四個字: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