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不斷重復某種行為中的獲得感,逐步演變成為個人習慣。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性格、行為表現是由其平時的習慣決定的,當然習慣的培養也非一日之功,老話“三歲看老”也是這個道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家庭開始,越早抓越好,越小抓越好。平時的教育中我也是按照 “環境影響、家長作則、正確引導、及時修正、總結提高” 二十字口訣,五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一、良好的家庭環境
瑞典教育學家愛倫?凱曾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什么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什么樣的人,良好家風、家教的建立好比孩子生命中的主動脈,必須正向健康且充滿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在家庭中注重培養孩子在贊揚中學會自信,批評中學會總結,順境中學會謙虛,逆境中學會拼搏,營造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家長的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于言教,大人的思想境界、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舉止談吐,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即便一些生活瑣事,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在教育子女時,既要注重言教,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更要注重身教,以自己良好的行為為子女樹立典范。
三、師長的正確引導
孩子身體、智力生長的時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供解決各種問題的條件,正確引導孩子解決煩惱,當然也允許孩子犯錯誤,但一定要讓孩子在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問題中不斷成長進步。
四、行為的及時修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不良行為要及時地預防和矯治。對于孩子出現不良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講清道理,給出規矩,并要求按照規矩嚴格管教。特別是對于孩子的哭鬧、摔東西等反抗情況堅決不能縱容、妥協,給孩子形成反抗就有效果,就可以任性的思想,必須嚴厲拒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正確處理。
五、經驗的總結提高
每個人都是在總結經驗中不斷提高,孩子也不例外,每當糾正孩子一次不良的行為,作為家長要及時和孩子分析問題的發生原因,糾正后的結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表揚鼓勵孩子的些許進步,逐漸引導孩子發揮長項糾正短項。特別是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贊以示鼓勵,強化孩子進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