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擾亂課堂紀律(小孩上課搗亂影響課堂紀律家長怎么教育啊?)
昨天接到一個個案求助,孩子無法正常上課,在課堂上總是小動作太多,還總是擾亂課堂紀律,這讓家長很頭疼。我相信有很多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專注力太差,總是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課堂學習,不是被樹上的鳥兒吸引就是被其他同學的聲音動作吸引,還總是玩文具,容易走神,總感覺他在神游,喊半天才回過神,要么就是戳一下這個同學,發出一些聲響,老師也是無計可施。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個案求助情況
10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一般在20-25分鐘左右,所以一堂課如果45分鐘,孩子中間肯定會走神,但是如果像案例中的孩子,那么這類孩子就是專注力缺失的表現。
專注力缺失會造成孩子無法完成一件持續投入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寫作業聽課等,但是很多家長可能會有疑問,孩子看電視或者自己喜歡的事,就很專注,要知道看電視是一種被動被吸引,電視環節的設置是緊湊和有情節起伏,孩子會被動的被這些情節所吸引,現實生活的節奏比電視或者動畫片要慢很多,所以即使是看電視玩游戲很專注,也無法證明孩子注意力就沒問題。
孩子注意力缺乏,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
1、孩子小時候做一件事,比如專心玩一玩具的時候總是被大人打斷。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6歲之前,孩子正專心的玩玩具,大人總是想參與一下,喊孩子的名字,讓孩子給與回應,這樣反復多次干擾,就會造成孩子注意力較差,無法專心做一件事情。
2、家庭氛圍不好。父母總是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家里亂七八糟,物品雜亂不堪,過多的顏色吸引,琳瑯滿目的物品擺放,父母的習慣會深深影響到孩子。還有給孩子買很多顏色形狀的橡皮,總是給孩子的書桌上擺上很多可愛的小玩偶,把房間弄得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干擾孩子的注意力。試想一下,如果遇到作業問題了,孩子是否會喜歡把玩橡皮,因為橡皮種類太多,感覺比做作業更有意思,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3、安全感缺失。這也是影響專注力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樣,不被爸爸爺爺奶奶待見,父母感情冷冷淡淡,孩子的自卑感比較重,感覺到自我價值感缺失,內心缺愛,總感覺不被重視,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如果媽媽一忙,那么就沒人關注到孩子,內心的委屈和想法都無法得到回應,這樣孩子在學習中就很難專注和投入。一個孩子良好的表現,一定是建立在安全感充足的基礎上,試想一下,如果你整天擔心一件事情,內心充滿恐懼,你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嗎,是很難的。
當然很多家庭情況不一樣,但是造成孩子專注力的缺失無非就以上幾種。
那么如何改善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呢,專注力的調整和解決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不參與專門的專注力訓練課程,父母只想在家里面進行訓練的話,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1、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良好親子關系。親子關系的建立和修復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父母如果從今天開始,真的做到耐心、傾聽和理解,那么其實就成功了一半了。需要與孩子建立信任感,給與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要多去和孩子交流,讓他們把內心的擔憂說出來,比如孩子覺得父母關系不和,總是很恐懼他們會離婚,這樣就會拋棄自己,有的孩子還會認為是自己造成父母的關系不和,深陷愧疚和自責中,為何會產生這種情緒呢,可能是之前你對孩子說過,如果不是因為你,我也就不用過這樣的生活等等。
可以經常的與孩子談心,建立一種關系確認,就是無論怎么樣,無論發生什么,爸爸媽媽都會愛你。
2、多陪伴孩子去做一些大肌肉的訓練活動。可以陪孩子去踢球、拍球、拋球、奔跑、走平衡木、跳高等,這些都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的同時,刺激孩子的視聽覺和感統知覺系統,現在孩子都太缺乏運動,大人需要經常陪伴孩子去鍛煉一下哦。
3、多去感受自然,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和。不僅僅是大人需要靜心安神,我們的孩子也是,周末多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聽聽自然的聲音,觸摸草地和泥土,讓孩子沉浸在自然界,尋找與自然互通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刺激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器官感受,而這些感受又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感知到周圍的事物,判斷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孩子之所以會被很多細微的事物吸引,是孩子在這方面的刺激太少,而且無法判斷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可以不加理會的。
如果無法外出,可以給孩子播放一些大自然的聲音,讓孩子和自己一起,靜靜聆聽,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幻想一個美好的大自然,這樣在想象中,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專注力。
總之每個孩子的專注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打擾和破壞掉的,如果想要幫助孩子重塑專注力,就需要從基本的生活環境和行為習慣開始做起,建立安全感是前提,再通過一定的訓練和靜心感受,慢慢幫助孩子建立起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