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一起的親子閱讀(親子共讀之我的閱讀故事)
昨天接到一朋友的邀請,孩子正讀一年級,近期學校舉辦了“我的家教故事”——《父母課堂》伴我行教子征文的活動,面對這一主題,朋友表示如同墮云霧中,不知何處是從。
乍一看主題,我還是滿心歡喜的。雖然自我感知親子共讀還處在“初生牛犢”的階段,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出生僅僅16個月的Abby,我們的親子共讀之路,卻堅持了足足13個月了。
提到“這一份堅持”,真的要感謝“博悅之家”。很多時候,人們提到成功,一定會想到“天時,地利和人和”。而恰恰小Abby的到來,剛好滿足了這些優越的環境。在博悅的耳濡目染當中,潛移默化的被熏陶著種種親子文化。那么親子共讀到底有哪些好處呢?接下來我會從自身的親子關系中,跟大家去解說:
首先,我覺得親子共讀,能夠有效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傾聽力,從而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都了解,培養良好的親子共讀環節,最重要的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定時間,定地點,定人物”。Abby出生后三個月,作為繪本頭號粉絲的我,就開始布置Abby的閱讀環境了,我想,每一個寶寶都是視覺感知動物,所以我選用寶寶們最喜歡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給鋪墊成了一片五顏六色的字母毯,以后它就是Abby的閱讀區了。自此之后的每一個晚上,我們都會拿出幾分鐘的時間跟Abby分享一個有趣的繪本。風雨兼程,我們都是勇往直前的。哈哈,開玩笑啦!總之不要放棄!
起初在建立閱讀習慣的幾個月中,并沒有計劃中的那么順暢,Abby的注意力短的甚至只有幾分鐘,有時還會撕咬繪本。很快,Abby五個月的時候,在一次次的說與教的對話中,她漸漸地了解到書的功用——“哦,原來這個“東東”是用手來翻閱的,而不是用嘴來撕咬的。”等到Abby十四個月的時候,第一次能坐下來安安靜靜的聽媽媽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了——《頑皮小貓學滑冰》。(這個繪本故事內容很豐富,邊聽故事,邊手舞足蹈的表演,偶爾還會“咿咿呀呀”的與你互動,第一次閱讀專注力長達十分鐘)
都說一個好習慣的建立至少要需要三個月,我們Abby的閱讀習慣足足建立了七個月,每天晚上接Abby回家,我們始終如一的做著一件事情,就是親子共讀環節。到Abby十個月的時候,讓人感覺驚喜欲狂的事情終于來到了:那一晚,一如既往,我們接Abay回家,剛一到家,Abby掙脫著逃出你的懷抱,很熟練的爬到了自己的“小天地”,開心的搖晃著手里已經看了八萬次的《小河馬波波的南瓜咖喱》(書很多,她卻唯獨喜歡這一本,苦惱的是為了保持每一次閱讀的新鮮感,總要變換著不同的聲音給她講),看到這一幕,我跟Abby爸爸不約而同的相視而笑。我想,我們的堅持,終于有了收獲。
其次,我覺得親子共讀,能夠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想象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積極向上,健康的人格品質。期間,還讓孩子感受父愛與母愛的溫暖,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對于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有正向的引導作用。
蘇州學習之后,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博悅的每一位孩子都是幸福的。因為愛,因為繪本,因為閱讀,無關其他。喜歡閱讀的孩子,他的心智一定是健全的。喜歡閱讀的孩子,他的人生一定是充滿陽光的,喜歡閱讀的孩子,他也一定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每次在跟Abby分享繪本的時候,總能被她的“咿咿呀呀”“哼哼唧唧”逗得捧腹大笑。那一次,爸爸在解讀《這是誰的便便》的時候,不自覺的向Abby發問:這是誰的便便?Abby用很自信的口吻說:紫晴便便啊!(那個時候Abby只有13個月,雖然她的語言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與成年人溝通的階段,但是無意識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我跟爸爸很驚訝,異口同聲:哇塞,紫晴真棒!小家伙好像聽懂了認同的聲音,捂住嘴巴,用羞澀的微笑回應著我們。(那個畫面依然浮現在腦海里,太可愛了!心想:我怎么會生出這么可愛的小公舉!)此時,整個房間彌漫著濃郁的溫暖氣息。
好啦!說的有點多,其實最終概括為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我們要做的就是,選好目標,堅持下去!“文字悸動心靈,聲音傳遞情感”——閱讀真的很美妙!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吧!有機會再來與大家暢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