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早已不再單純是孩子課后功課檢驗的標尺。
在教育危險的今天,家庭作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范疇,更被無數網友調侃為“親子關系檢驗的最高標準”。
當家庭作業遇上母慈子孝,畫面瞬間可能變為“雞飛狗跳”。
案例分享:
畢業于985院校的孫先生,說來也是<span data-bjh-target="高材生,自負學識不錯的他,主動肩負起輔導孩子功課的重任。
可沒過兩天孫先生就直呼血壓升高受不了。

兒子小毛做家庭作業冒出各種問題,要么注意力不集中,一邊寫作業一邊玩,夜里十一點作業還剩下一半沒完成。
孫先生拿出了當年的學霸精神,制定了嚴格的時間管理計劃,可小毛不按理出牌,一會喊餓了,一會叫餓了,期間還有頻繁上廁所。
小毛的故意搗蛋,讓孫先生暴跳如雷。
父子倆為此頻頻爆發親子大戰。堅持不到一個月,孫先生高舉白旗投降,不得不將輔導孩子的重任交給性格溫和的妻子來完成。
孫先生的遭遇,相信能夠引起不少家長的共鳴。家庭作業就好似“照妖鏡”,將孩子一身毛病都統統照了出來,嘴里說得頭頭是道,但難以付諸于行動真正去執行。

性子急的家長早已是摩拳擦掌,企圖打算用暴力來解決問題,也有好脾氣的家長,循循善誘,連嘴皮子也說干了還是難以奏效。
為何孩子寫作業這么難?事實上,這是孩子對學習沒有產生興趣的一種表現。做個聰明的家長,在輔導作業過程中要不打不罵,這三方面入手,升級為智慧型家長。
第一方面:定規矩
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所以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首要大事,就是先定好規矩。
放學回家除了吃飯之外,最重要的是就是完成家庭作業。不同年級的課后功課不同,家長要跟孩子充分溝通,預留出合理的時間來完成作業。

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有所磨蹭,這時候家長就要學會有技巧進行引導,而不是動用強硬手腕。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制定獎懲規則,督促孩子盡可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因為自己耽誤導致延遲完成作業,那么孩子需要接受一定的懲罰。
要養成孩子對寫作業負責任的態度,同時也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能養成拖沓的壞習慣。
第二方面:善用小工具
“山中歲月容易過,世間繁華已千年”。
寫作業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是個痛苦的過程,想方設法要偷懶磨蹭一下。偶爾換換腦子,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無可厚非,但有的孩子缺乏時間概念,沉迷于偷懶所帶來的短暫快樂,忘了時間的寶貴,待到孩子向重新投入狀態,恐怕已經是“時過境遷”。

要避免孩子的拖延,那么要善于利用一些小工具,比如計時道具,或者是沙漏等。提醒孩子要有時間觀念,在預定的時間里要完成多少功課。
第三方面: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孟母三遷的古訓就是反映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要讓孩子事半功倍地完成作業,那么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環境要安靜,減少喧鬧之聲。否則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寫作業過程很容易三心兩意,影響寫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要將桌面收拾干凈,除了書本、作業本和文具外,其他雜物一律收拾干凈,避免讓孩子分心。

最后,很多家長都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監督員的責任。監督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不要手機不離身,不停搗鼓發出聲音,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也不要“反客為主”,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頻繁發表意見或者是孩子每做一道題,家長都迫不及待進行檢查,這樣做的后果,只會打斷孩子的思路,降低他們的完成效率。
結束語:
現實生活中,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頑劣行為,很多家長都患有“恐輔癥”,甚至出現情緒失控、血壓上升,做出傷害自己或是孩子的事情。
面對孩子完成作業拖延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走非打即罵的“武力路線”,否則激起了孩子的叛逆心態,只會適得其反。還有可能在沖動下,釀造出悲劇事件。

智慧型的家長一定懂得找原因,對癥下藥。一如有的孩子不到最后一刻不完成作業,或許是擔心家長“自行加碼”。
所以對待孩子寫作業,家長也要保持理性的態度,不要自行加量、提升難度,這種“拔苗助長”的輔導方式,只會讓孩子心生怯意。
關于輔導作業,您有何高招呢?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