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掌握了一些名詞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教導孩子學習動詞,為了在教導孩子時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動詞,同時保證孩子的興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視覺提示卡,通過與孩子進行互動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學習動詞。

在教導孩子時,我們教導孩子的內容要貼近生活,優先教導孩子生活中較為常用的動詞。像走、坐、躺、趴、穿、吃飯、睡覺等等。對此,我們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動作提示卡,再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教導孩子學習動詞。

例如,家長想要教孩子走、坐、躺、趴、穿等動詞,那么家長可以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動作提示卡,再找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人偶,然后家長在孩子面前利用玩具人偶做出相應的動作,問孩子玩具人偶在做什么,同時出示動作提示卡,通過為孩子示范相應動詞的口型引導孩子說出對應的動詞。

另外,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通過為孩子演示常見的動作來教導孩子學習動詞。在孩子初步掌握了所學動詞后,我們還需要在各種生活情景中幫助孩子進行鞏固與泛化,從而加強孩子對動詞的認知與應用。

例如,家長帶孩子到公園散步,走在路上時家長可以問孩子“我們在做什么”,或者家長可以拉著孩子的手問孩子“我們的手在做什么”,又或是在孩子玩蕩秋千家長在一旁推孩子時,問孩子“媽媽在做什么”等等,通過不同的生活情景來對孩子所學的動詞進行泛化。
同樣,教導孩子名詞、形容詞、短句等內容時,家長們都可沿用這一思路,不過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調整互動或游戲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過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來教導孩子詞匯與詞匯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