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高清,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色999日韩自偷自拍美女

孩子做事磨蹭,拖延,沒有時間觀念心得

孩子做事磨蹭,拖延,沒有時間觀念心得(對于做事磨蹭拖延的孩子怎么辦)

每天早晨,鄰居「咆哮大嬸」對一年級兒子的催促聲都能響徹整個樓道。 「還不快點起床,馬上要遲到了!」 「刷個牙磨磨蹭蹭的,快點!」 「還剩5分鐘就出門了,快點吃!」 鄰居常跟我抱怨:「一早晨就耗盡了一天的力氣,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真的傷不起!」 的確,很多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都有做事拖延、磨蹭,缺乏專注力、自制力,低效率等問題。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孩子只有有了時間觀念,才會懂得時間管理。 但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養的。 我們需要先理解孩子的磨蹭,才能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 1 總是磨蹭的孩子,也許被冤枉了 有時我們會發現,好像越催促,孩子越慢,真是急死人了! 其實,孩子們著實被冤枉了。 6歲以下的孩子愛磨蹭,沒有時間觀念,皆因為他們真的不認識時間。 大人嘴里的1分鐘、5分鐘、10分鐘,孩子根本不知道有多長,也就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做的事。

心理學家發現: 孩子2.5-3歲,時間觀念才開始發展。 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然不會認表,對于具體時間有多長也沒什么感覺和概念。 一直到8歲上小學后,孩子才有了一點時間概念,知道按時上學,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 6歲以下的孩子愛磨蹭,還因為生理能力不足,以及做事的動力不足。 有次我要先送5歲的兒子和奶奶去動物園,然后趕著去開9點的公司會議。 他在門口慢吞吞穿鞋,魔術貼粘好又一遍遍撕開,然后又說要去廁所拉臭臭,急得我團團轉,不停大聲喊他:「快點,快點!」 而兒子坐在馬桶上不緊不慢地答:「為什么要快?我們去早了,說不定那些動物還沒吃早飯,不肯出來呢!」 讓人哭笑不得。

從3歲到7歲,孩子的大腦一直在發育,腦容量不斷增加,神經元鏈接不斷增加,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做到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快速反應。 所以,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頻率下,不斷重復相同的行為,提高熟練性;同時調動起做事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孩子會做了、想做了,當然做得就快了! 成長需要時間,父母更需要耐心。 2 很多磨蹭的小孩,是父母一手養出來的 媽媽們覺得不停嘮叨、催促的生活痛苦異常,可對于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同樣呢? 有個孩子說,我真不想回家,一回家我媽就跟個機關槍似的嘮叨,吵得我什么都做不下去,做不好。 磨蹭,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往往就是這么養出來的。

1. 父母催太多,擾亂孩子節奏 有次去朋友家做客,她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剛進門,朋友就大喊:「快去洗手,外面臟死了!」 孩子剛走到衛生間,朋友又尖叫一聲:「怎么不換鞋呢,快去換鞋!」 孩子又跑著去拖鞋,朋友又去拽孩子的衣服:「全是土,快點脫下來!」 最后,孩子又氣又急,衣服沒脫,手也沒洗,賭氣鉆進自己的小屋里。

朋友嘆口氣:「這孩子又磨蹭又不聽話,真不好管……」 其實,哪里是孩子的問題呢,明明是大人督促太多,操心太多,完全擾亂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做事的節奏。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一次性接收兩個以上的要求指令,否則思維就會被打亂,手忙腳亂,容易出錯,更何談計劃性、條理性和時間觀念。 2. 父母包辦太多,讓孩子產生惰性 閨蜜的兒子6歲,幼兒園大班了,可一家人還拿他當小寶寶一樣「伺候」。 每天早晨,媽媽給他穿衣服,姥姥幫他擦臉、刷牙、喂飯,爸爸幫他背書包、穿鞋子…… 本來孩子都能自己做的事,全家都替他做了。 閨蜜無奈地說:「沒辦法啊,早晨的時間太緊張了,他又磨磨蹭蹭的干不好!」

其實,很多磨蹭、拖延、懶散、缺乏自理能力的小孩,都是愛包辦的父母一手培養出來的。 從一開始的孩子磨蹭被催促、被責罵,到后來父母為節約時間一手包辦,慢慢的就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 「反正我也做不好,反正做不好會被罵,那還不如不做!」 美國一所中學有個規定:不允許家長幫孩子把忘在家里的午餐、課本、作業、運動鞋等物品帶到學校,就是要讓孩子們自己承擔責任,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只有孩子有了責任心,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才能建立時間觀念。 3. 父母不信任孩子,會讓磨蹭更糟糕 我表姐對兒子有句口頭禪:「你看看你這個磨蹭勁兒,跟你爸一模一樣!」 每次聽到這話,那男孩總是難過地咬一下嘴唇,然后迅速低下頭。 這句話向孩子傳遞了一個消極的暗示信息: 「你就是一個天生磨蹭的孩子,再努力也沒辦法改變。」 「我對你沒信心,我不監視你做事,你就不能按時完成!」

被父母貼上這種標簽的孩子,很難體驗到快樂、積極的情緒,做事就會更磨蹭、懶散——「是啊,你看,我就是這么慢。」 惡性循環就這么造成了。 要想孩子有效率、有時間觀念,正向鼓勵比惡語打壓更管用。 3 不磨蹭、有時間觀念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都做了這些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適當放手,給孩子支配時間的權力,承擔后果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安排時間,養成自律、自我管理的習慣。 給孩子積極的、有目的性指令 比起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快點」,更好的解決孩子磨蹭的方法是給他一個能調動積極性、有目的性的指令——「你做好什么,我們就怎樣……」 比如: 「如果快一點把褲子穿好,我們就能第一個到游樂園了!」 「如果趕快背好書包,就會比好朋友琪琪早點到幼兒園。」 這樣,孩子就能意識到時間的緊張,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速度。

讓孩子快起來,還可以跟孩子玩比賽的游戲。 有段時間,我兒子早晨起床都不愿意穿衣服。孩子爸就拿著衣服跟他一起鉆到「被子帳篷」里,比賽誰先穿好衣服,誰第一個鉆出帳篷。每次兒子都玩得不亦樂乎,屢試不爽。 幫孩子建立時間知覺 我們給孩子下達指令時,經常會說「一會兒怎樣怎樣」的模糊話語,這樣不利于孩子對時間的長短建立感知。 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一定要讓孩子看到、感知到真真切切的時間。 更好的說法是告知具體時間,提前約定,比如: 「我們再玩10分鐘就去練琴了!」 「再看5分鐘電視就要去上床睡覺了!」 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對1分鐘、5分鐘、10分鐘的時間長短有了感知,從而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節奏。

約定好了時間,父母提前提醒或定好鬧鐘也很重要,遵守承諾是孩子愿意做的事。 比如,每次跟兒子約定好30分鐘后回家,我就會定好鬧鐘,并提前提醒他:「還有10分鐘哦!」「還有5分鐘哦!」 時間一到,鬧鐘一響,我一喊,兒子就會很配合地跟我回家了,而不是來回拉鋸,磨蹭著不肯走。 幫孩子規律作息,習慣養成 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 上了小學后,課業壓力加大,孩子的時間就變得更緊張了。 一位小學班主任曾說:「班上40個孩子,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除了學習習慣好,時間觀念也非常不錯。有了時間觀念,孩子才能更自律,做事更有效率。」 柯維先生在《快樂孩子的7個習慣》中說: 做事要分主次,先工作,后娛樂。 不該做的事,勇于說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 學會制定優先級,做日程表,并執行計劃; 對自己有紀律,做事井井有條。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通過列清單、畫時間餅、建立規律的時間表的方式,幫孩子提前記錄一天要做的事有哪些,并確定哪些是必須要做的事,哪些事要在什么時間做。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打一個勾或者貼一顆小星星,讓他們體驗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就感。 及時鼓勵好過不停指責 想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父母給予及時的獎勵很關鍵,比如「這次比上次快多了!」「真好,這次不用媽媽提醒就做好了!」 通過獎勵和鼓勵,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讓孩子更加自律,受益終生。 心理學家說,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學不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總急于對孩子做出好或壞的評判。 給孩子一點時間去適應,一點空間去施展,一點自我去釋放,再加一點為人父母適當的牽引,相信孩子一定能從幼芽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沐浴陽光,熠熠生輝。 或許這份磨蹭,正是成長最可愛的模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下午1:42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色达县| 建始县| 延长县| 安丘市| 长春市| 阿尔山市| 文化| 鄄城县| 东辽县| 上林县| 连南| 邻水| 正宁县| 杭锦旗| 昌邑市| 巴南区| 朝阳县| 泸州市| 昭通市| 视频| 桃园县| 武山县| 万年县| 闵行区| 永嘉县| 昌图县| 金溪县| 兴城市| 永年县| 昌都县| 大足县| 锡林浩特市| 静宁县| 琼海市| 星座| 泗阳县| 石屏县| 卢龙县| 招远市|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