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在豬肉鋪里長大的女孩,6歲自學跳舞,天賦驚人卻遭各家舞蹈機構拒絕接收。她是舞蹈天才,被名師看中,甘愿放棄打拼20幾年的事業遠赴山村親自教導。
她是舞蹈精靈,9歲登上央視舞臺,一舞成名天下知;她也是迷途小鹿,被功名利祿迷失本心差點放棄舞蹈。
她是誰?為何小小年紀,人生經歷就如此豐富多彩?

一,豬肉鋪里的天才舞者
2021年,在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的舞臺上,一個9歲的女孩表演了一支舞蹈《綠野仙蹤》。她一身翡翠色的舞蹈服,宛若一個精靈,將舞蹈的唯美和浪漫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特別是最后那一個自信又霸氣的眼神,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她叫鄔剛云,來自云南硯山縣那奪村。這個小山村,不僅貧困,還是遠近聞名的留守村。村里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留守兒童。鄔剛云的爸爸是個司機,平時很忙碌。媽媽開著一間豬肉鋪,她從小就跟在媽媽身邊在豬肉鋪里幫忙。
6歲之前,鄔剛云的生活日常就是,每天凌晨4點,她和四歲的妹妹就被母親叫起來,匆匆洗漱一番后,帶上還不足周歲的弟弟,坐上媽媽的電動車趕去豬肉鋪。
來到豬肉鋪,等到送豬肉的大卡車一來,鄔剛云就會幫媽媽一起把足足有200來斤的豬肉拉下車。母親忙著將豬肉砍成一塊一塊,鄔剛云則是幫著燒豬腳,擦洗血漬。新鮮的豬肉還帶著一股血腥氣,鄔剛云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味道,干起活來很是熟練麻利。
豬的肝臟和一些骨頭要和豬肉分開賣,等媽媽都分好后,鄔剛云就拿食品袋將這些裝起來,擺在豬肉攤子上。

等到忙完一切,鄔剛云就和妹妹退回到店里。媽媽在鋪子外賣肉,她就在里面照顧妹妹和弟弟。
好在妹妹很懂事,弟弟也很少哭鬧,這讓鄔剛云有了一點自己玩耍的時間。平時,她喜歡拿著媽媽的手機刷視頻。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她還不懂什么叫夢想,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愛好。只知道每天跟著媽媽周而復始的來往于家和豬肉鋪之間。
因為家里比較困難,一年365天,她們只會休息一天。每天的豬肉都要賣完,如果賣不完,那天的生活費都是個問題。
一天,鄔剛云忙完后將弟弟妹妹安排好,自己就拿著手機玩。無意間,她刷到一個舞蹈視頻。視頻里,那漂亮的舞蹈服和舞者優美曼妙的身姿一下子就引起了鄔剛云的興趣。從此,她刷這種舞蹈視頻便刷上了癮。
看了一段時間后,鄔剛云就有些躍躍欲試,后來跟著學了幾次,雖然動作不標準,但她整個身體都覺得很奇妙。這讓她對舞蹈也越來越感興趣。

有時候,人一旦對某件事情上癮,真的會達到忘我的境界。
自那之后,鄔剛云幾乎一有時間就跟著視頻里面的人學舞蹈,橫叉、豎叉,下腰,側手翻,側空翻,她都跟著學。壓腿是件痛苦的事,6歲的她雖然年紀還小,但是骨骼也已經長成,比起兩三歲的孩子,明顯要僵硬許多。鄔剛云自己壓覺得沒效果,她就叫媽媽來幫她壓。
漸漸地,從開始的站不穩,到能夠熟練地跟著跳完一支舞蹈,再到能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鄔剛云一點一點地感受著舞蹈給她帶來的樂趣。
小小的豬肉鋪里,來往的顧客會常常看到,母親在店外揮著大刀賣豬肉。女兒在店里劈叉下腰,追逐自己的夢想。
一邊是人間疾苦,一邊是藝術殿堂,在這小小的豬肉鋪子里顯得格外溫情與和諧。

二,被頻頻拒絕的天才,終于遇見了她的伯樂
來豬肉鋪的顧客見鄔剛云跳得確實不錯,就建議她去舞蹈機構接受正規學習。
聽得多了,媽媽李興巧就有些動心了。特別是看到女兒那渴望的眼神時,她真的不忍心折斷她夢想的翅膀。于是,咬咬牙,硬是從為數不多的積蓄里擠出一部分,帶著鄔剛云去縣城的舞蹈培訓機構拜師。
到了那里,鄔剛云看見只在視頻里才能看到的舞蹈服時,眼睛都亮了。她滿懷信心地在老師面前表演了自學而來的舞蹈,期待能夠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后留在培訓室。
然而,當那些老師看完鄔剛云做出來的高難度動作后,都說她不合適,她們這里不收。
起初,李興巧以為是女兒跳得不好。被一家拒絕后,就帶著女兒去到下一家。可是,讓她們沒有想到的是,她們幾乎去遍了縣城的舞蹈機構,卻沒有一家肯收鄔剛云。
見母女倆一臉失望和傷心,有位舞蹈老師就給她們提了個建議,她說:“我教了30多年的舞蹈,還沒見過有如此天賦的女孩,我們的師資力量讓她留在這里學,等于是讓明珠蒙塵。如果你們真的想學,那就去省會城市或者是去北京,那里才是夢想起航的地方。”

李興巧聽了那些話,沉默了。別說去北京,就連自己所在的省,她們也供不起呀。沒辦法,鄔剛云只好回到家里繼續跟著視頻自學。 這次被拒絕,她沒有灰心,甚至比以前更加刻苦。屋里屋外,田間地頭,不管是在干什么,只要能有一片立腳的地方,就能看到鄔剛云跳舞的身影。
李興巧見女兒如此努力,也不想就此埋沒她的天賦。家里沒有人脈,也不認識什么專業人士。她就想出了一個最笨的方法,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播放女兒的舞蹈視頻,向圍觀的人講述女兒的故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李興巧來到駕校,一如既往地播放女兒的視頻,有位教練出于好奇,便圍過來觀看,看到鄔剛云的舞蹈視頻時連連贊嘆:“小姑娘跳得很不錯呀,是在哪個舞蹈學校學的?”
“這是我女兒自學的,唉,沒人收她。”李興巧嘆了口氣,緩緩地將女兒的事情說了出來。雖然這種話她已經說了無數遍了,可每一次說,都會有不同的心酸和無奈。有時候,也會暗暗自責,怪自己沒有給女兒一個好出身。
教練聽了李興巧的訴說后,很是同情。都說千里馬需要伯樂。但是如果連接觸伯樂的機會都沒有,再好的千里馬也只能是荒原上的一匹野馬。發揮不出她應有的價值和光芒。

“這樣吧,我認識一些人,幫你打聽打聽,看看能不能找到學校什么的。”最終,這位教練決定出手幫忙。在多方牽線搭橋之下,鄔剛云的視頻被北京舞蹈學校的老師關於看到了。
關於老師是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的系支部書記兼副系主任。曾在2008年奧運會和2009年國慶60周年等重大演出活動中,帶領學生圓滿完成國家交付的各項任務。
他教的學生,都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尖子生,每一位都堪稱天才。初見鄔剛云的舞蹈視頻,見到她那些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這位舞蹈名師一下就被震撼到了。
他指著鄔剛云的一張舞蹈圖片對妻子說:“她真的是個舞蹈天才,你看,沒人教她,她能做出這些高難度動作。而且,身體的部分,自成一線,她到底是怎么想出來的?”
關於老師的妻子張萍看了后也是贊嘆不已。
在了解了鄔剛云的情況后,一直都在積極做公益的夫妻倆,最后商議后,發起了“彩虹計劃”。就是幫助云南山村那些有夢想有天賦,但是卻沒有能力進入學校去實現自己夢想的孩子。

三,上天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努力追夢的人
2017年,彩云計劃志愿者團隊成立。這個團隊的成員是由中學老師,駕校教練,醫生,鐵路工作人員等各界人士組成。
為了讓鄔剛云得到更系統的培訓,張萍放棄了在北京打拼了20幾年的事業,毅然決然地來到云南,對鄔剛云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第一次進行舞蹈培訓,鄔剛云就差點哭著放棄。因為她沒有人教,全靠自己跟著視頻練,用行家的話來說就是,她的全是野路子。
第一次穿上芭蕾舞鞋,踮腳的動作就疼的她齜牙咧嘴,差點沒哭出來。還因為用力太狠,腳趾頭磨出許多水泡,破了一遍又一遍。她也從未開過肩,第一次開肩時,痛得她耍性子不想練。

可是張萍老師很嚴格,既然要教,就要教好。她對鄔剛云說:“跳舞,就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你要不停地練,疼痛是難免的。等你練到不疼的時候,你就不會疼了。先出血,再出泡,反反復復,直到最后不疼。”
這種身體的疼痛遠比旁人的拒絕更讓她痛苦。為了能穿上自己心心念念的舞蹈服,在母親的鼓勵下,在老師的幫助下,鄔剛云含著淚咬著牙堅持。
雖說找到一個好苗子讓關於夫妻倆很開心,可是他們的壓力也不小,生怕自己會毀了這塊好料。

鄔剛云的很多舞蹈動作都是自成一個體系,這種根本就無法用錯誤來衡量。她的那些動作,完全顛覆了一些舞者的習慣。她的技巧,很多人都不會,甚至見都沒見過。
比如她的肩肘倒立。就是她的手撐在凳子上,然后用手臂的力量撐起整個身子。手臂手肘和腰臀恰到好處的自成一線。這種,我們可以把它叫肩肘倒立變造型。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她的這種不能算是舞蹈技巧,只能說是“技巧”。
一般,不管是學習舞蹈,還是學習其他技藝,都會有派別區分。只要某個招式一出,或者某套動作一來,大家就能知道這是哪家哪派的。可鄔剛云的動作完全自創,它無招無式,無門無法。
關於和張萍兩夫妻在指導鄔剛云的時候,可是煞費苦心。為了能讓鄔剛云跳出自己的特色,關於和張萍特意為她量身打造了一支舞蹈《綠野仙蹤》。他們覺得,鄔剛云是個精靈,她一定要有一點浪漫的元素在里面。

2021年,受央視邀請,鄔剛云和那奪村熱愛舞蹈的孩子們第一次坐上了高鐵,也是第一次坐著飛機去往北京,登上了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的舞臺,并且一舉成名。這種被認可的價值,讓一家人淚流滿面。
鄔剛云曾經還問過媽媽李興巧:“我們還能再來北京嗎?”
媽媽李興巧回答她:“你要是跳得好,就會一直來,要是跳得不好,以后都不會有機會來了。只能回家種地,幫忙賣豬肉。”
李興巧不想女兒和她一樣,她希望女兒能在舞蹈這條路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四,成名后,功名利祿差點讓她迷失了方向
鄔剛云火了后,各路媒體紛紛前來采訪。過多的關注和四面八方的贊美,讓年紀尚小的她有些沉醉于當下的名譽之中,心也開始飄了。她一點點的變得迷茫起來,變得不再專心學習。
以前沒人交,她的那些動作都能做得很好。現在,在舞蹈培訓課上,老師糾正她動作的次數最多。就連她自創的獨家手藝也變得生疏起來。
不僅如此,平時再苦再累都很難掉一滴眼淚的她,也突然變得嬌氣起來。被老師指責舞蹈動作不標準時,還會不停的哭。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看到這樣的鄔剛云,關於和張萍急得上火,鄔剛云的父母也不知所措。
為了幫助鄔剛云找回初心,關於和張萍決定,讓鄔剛云暫時停掉舞蹈,帶著她去接觸其他藝術。
他們知道,有些孩子或許對一件事情只是一時的興趣,過了那陣子熱情后,就會感到厭倦。所以,他們停掉鄔剛云的舞蹈,就是希望她在經歷一些其他事情后,重新燃起心中最初的那份夢想。從而真正的明白自己心中到底想要什么。
鄔剛云選擇了去練武術。可是在那里還沒5個月,她就不想練了,總覺得練武術沒有舞蹈讓她開心。她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找不到練舞蹈時的那份熱情。

鄔剛云漸漸的沉淀下來,對夢想有了全新的認識,她不在浮躁,變得踏實起來,也明確了自己最喜歡的還是舞蹈。
為了讓她能夠更加準確的認清未來的路,張萍特意叮囑:“要成為一個舞蹈家,需要很多年。這其中,必定是要吃很多苦的。你要考慮好自己能不能吃得下這份苦,能不能堅持下來。”
關於也對她說:“我們培養的是真正的藝術家,不是一戳就破的流量網紅。好的作品,一定是得慢慢練,不能是快餐式的。比如天鵝湖,是需要舞者坐在那里一個半小時的。”
面對兩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鄔剛云目光如炬,堅定的回答:“老師,我會好好練,我不怕吃苦,也能堅持。”

有了鄔剛云的表態,為了她的前程著想,關於和張萍夫妻倆不得不擺出強硬的態度。關於下令,以后拒絕接受任何采訪。
在他們看來,功名利祿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會關不上。如果一個人跳舞,整天關注的是我有多少瀏覽量,我有幾個贊,一旦建立起這種觀念,就等于毀了一半前程。
是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功名利祿,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它可以為你帶來半生風光,也能讓你跌落神壇,余生萬劫不復。我們沒有三頭六臂,無法阻擋過多的誘惑。唯一能做的,就是專注,專注一件事情,專注一個夢想!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也唯有熱愛,才能走過漫漫征途。擁有天賦可以讓人少走很多彎路,但是如果意志不堅定,也會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還好,千里馬不僅有伯樂的賞識,還有伯樂的不停鞭策。愿鄔剛云在后面的舞蹈生涯中,在兩位恩師的指導和栽培下,能夠不忘初心,始終保持本真,在舞蹈的世界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