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來講一下提檔線、錄取線、錄取位次、線差這幾個概念。
提檔線就是某個院校在某個批次所提檔的學生中的最低分,而錄取線是指院校在某個批次所錄取的學生中的最低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提檔線和錄取線并不一定相同,因為進檔的考生也是存在退檔的風險。提檔線一般是低于或者等于錄取線的。高校的提檔人數是多于它的招生計劃數的,就是為了防止有考生因為不符合錄取條件而退檔,影響它錄取計劃的完成。雖然還有征集志愿的環節,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征集志愿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所以高校寧愿多提檔幾個學生而不愿意走征集志愿。
一般來說,考生被提檔后很少會被退檔。尤其是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就基本不會被退檔了。雖然學校沒有承諾填報專業服從調劑就一定不會退檔,但大部分學校對于填報了專業服從調劑的考生,都會盡量安排一個專業錄取。除非考生確實不符合專業錄取的條件。學校一般會預提一部分招生計劃數來消化多提檔的這部分考生。
在進行志愿填報時,在院校的選擇上,我們往往是要參考某個院校在過去三年的錄取狀況。很多人拿著自己的高考分數來對比往年的高校的錄取線,看自己能不能達線,其實這是不妥的。只看錄取線的話很容易被誤導。因為每年的高考難易程度不同,批次線也不同。今年的500分和去年的500分概念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山西大學在一本A類在2020年需要563才可以錄取,而在2021年526分就可以錄取。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它的錄取線,那么要看什么?要看它的線差和錄取位次。
線差就是高校錄取分數和批次線的分差。比如說錄取線是550分,批次線是500分,那么線差就是50分。錄取位次就是錄取的最后一名考生在當年的高考位次。高考位次就是考生的高考分在全省某科類(文科或者理科)全體考生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時所處的位置。高考位次可以通過查詢當年省招辦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來獲取。
大部分高校每年在各省各批次的招生計劃數一般變化都不大,所以往年的錄取位次和線差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當然,如果高校當年的招生計劃數與往年相比變化很大的話就要注意了。或者是高校有利好的消息,比如說評上雙一流,或者是民辦轉公辦,等等。比如說山西大學,今年評上了雙一流,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高考各批次的錄取位次一定會有提升。特別是它的哲學和物理學專業,評上了雙一流學科,專業錄取位次應該也會水漲船高。
總之,我們參考歷史數據,不要光看分數,而更多的要看線差和位次。這樣的預測會才會更準確一些。當然,影響錄取位次和線差的因素很多,所以每年高校錄取位次和線差也都不一樣,只要它的波動在一定的范圍內就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今天的分享內容到此為止,感謝您的收看!
每天5分鐘,輕松學習高考志愿填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