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或者期末考后,班主任往往會召開班級家長會,跟各位家長反饋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幫助家長更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孩子。相信不少家長在與老師互動中,都曾收到過老師對孩子這樣的評價:“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
那么,當老師對某個家長說“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時,老師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字面上意思,孩子悟性不錯,但學習態度不佳。
有些孩子悟性不錯,只要上課稍認真,老師所教的內容,他們很快就能消化吸收。可是,有悟性的孩子卻不一定對學習感興趣。這些孩子往往是老師會主動留意關注和點撥的群體,可是老師的力量是單薄的。要引導這些孩子正視學習、愛上學習、自律學習,往往還需要家庭教育發揮主要作用。
因此,面對這些孩子的家長,老師就會善意提醒:“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一般情況下,家長聽到老師這樣的反饋,只要對教育足夠上心,都會想方設法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畢竟,“熱情”是認真做一件事的基礎。當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有熱情時,他的學習態度自然就會好。
第二種:委婉表達,表面上學習粗心大意,實則知識點不扎實。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時,都會說“孩子考試粗心”,孩子自己也會解釋“太粗心才考差了”。可事實上,很多孩子之所以考得不理想,是因為他們有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夠扎實。老師與家長互動時,聽到家長這樣的解釋后,往往就會說一句:“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
事實上,家長如果對自己孩子性格比較了解,或者學習情況比較了解,抑或是愿意再進一步與老師溝通,就會知道這句話背后的核心意思。老師是想提醒——表面上學習粗心大意,實則知識點不扎實。
此時,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從試卷上的錯題去發現自己的知識薄弱點,然后查漏補缺,及時鞏固。與此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分析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歸納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三種:照顧家長面子,實則是孩子普通,想要學習好必須努力和刻苦。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還有一種是,老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孩子資質普通,如果想要學習好,那么就必須在學習上多刻苦、多努力。
然而,老師也明白,幾乎所有父母都不愿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家長們大多都對孩子抱有期待,覺得孩子“聰明”。因此,老師一般評價一個資質普通的孩子時,會照顧家長的面子問題,就會說:“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實則前一句是寬慰家長,后一句才是實話,希望家長多關心孩子課業,督促孩子在學習上多用心、多刻苦。
總之,“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基本上有以上3種。希望家長們在面對老師這樣的評價時,可以多結合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去考慮,而不是聽到“孩子聰明”這個信息后,就心滿意足,而忽略了后半句的重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