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每天一放學,一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脫鞋子。
鞋帶一解,兩腳前后一甩,兩只鞋子就瀟灑地飛了出去。接下來就是把身后的書包拿下,來往地板上隨便一扔,然后自顧自的玩起來。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你都會叮囑他:“你都多大了,還到處亂扔東西,快點撿起來放好。”他卻充耳不聞,你就開始提高分貝,大聲訓斥。
雖然有時候他也會聽你的話,草草的收拾一下,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我行我素,毫無改進。
你非常苦惱,面對這種情況,到底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
《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是由親子教育專家和小英親子教育講師,為華裔育兒領域知名大威里從三人合著的一本書。
在書中,三位作者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以及當代父母在育兒中的焦慮,給出了許多解決的辦法。書中還分享了許多適用的育兒方法,幫助我們解決育兒難題。
書中說,很多父母發現孩子亂扔東西的時候,往往會采取大聲呵斥的態度,或者是強制孩子把東西收拾好,其實這樣的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打罵,體罰等粗暴阻止的方法,更是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
那么你也許會問,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糾正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呢?書中告訴我們要去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亂扔東西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來說,亂扔東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為了獲得心里上的滿足感
他們通過聽到扔東西發出的聲音,或者看到東西變形,在心理上得到了一種反饋,獲得一種滿足感。
二是為了找到在生活中存在感
他們想通過亂扔東西的方式,吸引身邊人的注意,尤其是父母的注意,這些孩子由于常常得不到關注,更喜歡用這樣的方式找到存在感。
三是父母沒有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
他們所成長的環境,沒有教會他整理東西,或者關注深處的空間是否整潔,換句話說,父母自己也會亂丟亂放東西,沒有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
那么要糾正這一壞習慣了,父母應該怎么做呢?書中告訴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
一、耐心教導和幫助孩子一起整理。
對于已經上學的孩子,他們已經可以聽懂父母講的道理了,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位置,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給孩子制定規則,在反復的強調下,孩子自然就會形成好習慣。
而對于有些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好的孩子,會把整理房間當成一種負擔,這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整理,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一方面減輕孩子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是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好習慣。
二,用游戲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幫助形成良好的習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天性,用游戲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掉亂扔亂丟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具體做法是:告訴孩子,你現在聘請他。擔任家里物品的管理將軍。他的任務就是指揮這些物品到相關的位置。指揮得當,可以實現一個你力所能及的愿望,比如陪他玩過家家,或者帶他去吃肯德基等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孩子就不會排斥整理在游戲中,潛移默化讓他收拾好了東西,而不在亂丟亂扔,就能養成好習慣。
三、鼓勵表揚與承擔后果相結合。
經常亂扔東西的孩子,一旦出現主動收拾東西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對這種行為進行產強化。
反過來,也可以采用忽略的態度。當他發現亂扔東西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時,我們再幫孩子一起整理,讓孩子看到仔細整理帶來的好處和到處亂扔的壞處。
家里有一個亂扔東西的“小惡魔”,確實很讓人頭痛。但這樣的小惡魔也不是天生的,他們的習慣也并非一天兩天養成的。只要我們找到了原因,采取合適的方法,對癥下藥,一定會有好的收獲!
朋友們,你們覺得什么方法好呢?歡迎可愛善良的你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