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學老師,講述一個家長不接受孩子平庸的故事:
孩子父母,知識分子,工作優秀,業務骨干。
孩子,自幼任性妄為,動輒哭鬧,坐不住。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霸道,不能友好相處。
小學一年級,在媽媽所在學校上學。上課說話,仗著媽媽是學校老師,有優越感,欺負同學;上課說話,不聽老師管教;作業應付,考試成績掃尾。
媽媽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的問題,認為老師們故意刁難孩子,決然轉學到市區。
從2—6年級,父母都在遠離市區二十多公里的工廠上班,女兒在市區上學,中午在托管班吃飯。
一個任性的女孩,在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我,只有晚上下班后的兩三個小時。除了輔導功課,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太少了。
小升初,爸爸托關系,孩子在市區一所重點初中上學。父母滿心希望孩子大一點兒,又在重點初中上學。校風好,學風濃,孩子應該收心,好好學習。
父母無法照顧,請已經退休的大姨在家做飯照顧。大姨教子有方,兩個孩子都考上985大學。但是,事實證明,大姨教子有方,是應該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這一套在外甥女的身上失效。
孩子進入青春期,更加叛逆。對學習毫無興趣,學習成績倒數。謊話連篇,滿嘴跑火車。
初二第二學期,因為成績太差,學校老師委婉地要求轉學。
父母很生氣,不是對孩子,而是覺得老師對孩子不好。
萬般無奈,就轉到媽媽所在的學校讀書。這所學校,近幾年中考成績不錯。老師們非常敬業,班級學風很濃。重要的是媽媽是班主任,語文老師是名師。
原以為在媽媽,孩子會收斂一下。加之學校遠離市區,干擾小,但是孩子渾身的臭毛病依然不改。除了語文老師上課還聽講,其他課堂上說話搗亂,同學老師礙于她媽媽的情面忍氣吞聲。
中考成績出來,上不了城里的任何一所中學。孩子鬧著要上技校,父母不同意。
父母不甘心,又在媽媽的學校復讀初三。這一年,和所有的代課老師都吵過架,媽媽只好低聲下氣給老師們賠不是。
又一年過去,中考成績勉強上城里一所高中。分在慢班,孩子開始放飛自我:
玩游戲上癮,抽煙喝酒談戀愛……一個高中生該干的全不干,不該干的全干了…成績越來越差。
高二時,因為嚴重違紀,學校要開除她。父母找到班主任,好說歹說,偷偷轉學到一所鄉鎮高中。
看著孩子那可憐的成績,父母做出決定:走藝考這條路。
孩子,學過鋼琴,但是連個考級證書都沒拿到。學畫畫吧,盡管沒基礎,但是孩子能夠勉強接受。
專業課備考一年,都在補習班,沒有上文化課。最后專業課分數很低,勉強夠個別學校的分數線。
高考最后一學期,又回到鄉鎮高中讀書,準備文化課考試。散漫慣了,根本坐不住。上課瞎折騰,說話搗亂不聽講。
班主任忍無可忍,把她帶到校長辦公室,摔下一句狠話:
我這個班,有她在,今年高考就不要指望出成績!
校長出面,讓父母把孩子帶回家復習。
回家后,天天睡大覺,玩游戲,不學習。最后,選擇棄考,走單招,上了一所自費大專。
三年大專,依然任性妄為,混了三年。
畢業后,現在在本市打工……
這孩子,十二年的求學經歷,多次轉學,任性妄為。學沒學出來,還一身的臭毛病,壞秉性。真的折騰自己,更折騰父母。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無法正確面對孩子的平庸。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達到父母的要求。結果,留給父母的是身心俱疲,不堪回首的傷痛。
孩子成不了才,就接受她的平庸。讓她成為一個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好人,這也是為孩子好,對社會的貢獻。
接受孩子的平庸,尊重孩子的意愿,找到一條孩子愿意走,且能走的通的人生之路,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