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的成長,學習考高分真的重要嗎?在家長眼里,很重要。那在孩子眼里,是什么感覺呢?小朋友這樣說:“如果家長能換一種方式,效果會更好!”
又是一周過去了,我一直在想,我們這周聊個什么話題呢?
想來想去,相比家長為什么而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許是大家更為關心的話題,這周,我們就來聊上一聊。
無獨有偶,前兩天在中華家庭教育網的讀書分享群里,我看到了我們一位優秀指導師的女兒,分享的一篇《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文章讀后感,深有感觸,她是這樣寫的:
學習是我們的事情,由于長期被家長督促學習,則產生了“為家長學”的認識。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覺醒了,一旦家長“逼學”力量過于強烈,或者親子關系不和諧,溝通不暢,我們就會跳出來,以不好好學習的途徑來抵制家長的打壓,家長們變成了我們不愛學習的源動力。這實在令人委屈,但是這的確是家長的責任。
【我的感悟】
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效果可能會更好。我是一個孩子,我認為家長不應該要求自己的孩子考得高分,一但我們沒有考到高分就會失去對學習的熱情,也會失望。不管我們考多少分,我們都希望你們可以找到我們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我記得有個故事是這么講的:一個爸爸看著孩子95分的卷子,十分開心。但他陪著孩子準備出去帶他玩的時候,鄰居告訴他自己的孩子考了100分,這個爸爸的臉色立刻由晴轉陰,把孩子拉回了家,訓斥兒子那五分為什么會丟。鄰居家的兒子和這個孩子是同班級的好朋友,到學校后,這個孩子就再也不理鄰居家兒子。
這故事告訴我們:請不要拿我和其他人比較;也請不要把我的成績到處炫耀,那樣會讓我丟掉最珍貴的東西。
看完這篇短小的感悟,我特別想知道,到底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能讓孩子發出這樣的感慨?
于是,我找到了她看的這篇文章,文章位于《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4卷第163頁,題目叫《青春期孩子學習勁頭不足怎么辦》。光看標題就知道,這位小朋友能寫出這樣的感悟,一定是在文章里看到了觸動自己心靈的東西。
為了一探究竟,我聯系上了她的媽媽。這才知道,小朋友在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初中后,曾經有過一次和成績下降的親密接觸。是在媽媽的理解和接納、信任和鼓勵中恢復自信,從入學第一次月考的班級倒數第四、年級第196名快速上升到班級第六名、年級第11名。
聽了媽媽的介紹,我就特別想把她們的故事分享給愛學習的朋友們,因為我知道,你們肯定和我一樣好奇,媽媽究竟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孩子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成績的逆襲。
媽媽淡淡的笑了笑,對我說:“其實也沒什么好說的,在我看來一切都很正常。要不這樣,你可以去看看《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2卷,上面有我寫的一篇文章,講述的就是我和女兒溝通交流以及引導的整個過程,或許你能找到需要的東西。”
就像在黑暗的山洞里看到一絲光亮,我的精神為之一振,趕快找出了22卷《不輸》。果然,我在里面找到了這篇標題為《分數好與壞,疏導最重要》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女兒把全班倒數第四的成績單遞給我:“媽媽,這是我的成績單,您簽個字吧!”
我看著成績單,很誠懇地說考得不錯。
“媽媽,您再看看我的排名!”
女兒說完哭了起來,等她恢復平靜后,我說:“女兒,你考得其實不錯,應該高興才對。你知道嗎?你其實得到了比100分還重要的東西。”
我想,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已經能感受到媽媽的智慧。面對女兒眼里糟糕的成績單,媽媽的淡定和從容無疑是對女兒最好的心靈撫慰,也給接下來的引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段文字中,我還看到了媽媽另一個高明之處:她給了女兒宣泄負面情緒的機會。
媽媽是在女兒哭完,情緒穩定后才對女兒進行進一步的引導,整個過程沒有一絲指責。這樣做,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更能深入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減少抵觸情緒,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這篇文章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媽媽引導孩子怎樣正確認識分數;怎樣樹立對事、對人的端正態度;遇到困難怎樣保持積極應對的心境;以及在做人的品德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從而激發孩子的潛力,最終取得好成績的整個過程。
由于篇幅有限,也為了保護作者的知識產權,這里就不一一詳陳其中的細節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購買《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你都可以從每個案例的解讀中獲得家庭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