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片段:
假模假式的心理咨詢,根本沒用。小姑娘進門就出言不遜。咨詢不到半小時,她媽媽的臉一陣紅一陣白,也阻止不了她。
看起來文文靜靜的,但內外不一致,一張嘴大話狠話糊涂話講個不停,容不得別人插嘴。我估計她很緊張,而且她在人際環境里習慣了用攻擊來自我防御,這種自我防御模式一定對她產生了更大的傷害,才導致她如今這個樣子。
我一直聽著,沒插話。她總有說累的時候,等她略微停頓開始搜刮腦海里殘存不多文字的那刻,問她:你是有點緊張嗎?要不要喝橙汁或咖啡?
她愣了一秒半,這個停頓很重要。她看著我,我看著她。
很明顯,她用喋喋不休和渾身上下都是刺的表象掩蓋內心的緊張和恐懼。這種人必然遇到人際交往里最難堪的困局。她在學校人際關系出名的差,同學老師都不喜歡她,即使是有同學惡搞她,老師也不怎么為她著想,簡單就讓事情過去了。她經常回家躲在自己屋子里哭,媽媽了解她,心疼卻也幫不上忙。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多。
人際關系會演變成各種問題,例如情緒問題:焦慮、恐懼、抑郁,甚至強迫。從而引發出:場所恐懼、人群恐懼、厭學、不上學等。青春期是否被群體接納,已經是成了除家庭之外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類問題源頭。
女孩說:橙汁。
我給她拿了橙汁,女孩的眉頭和姿態此刻開始舒緩。她攻擊了半小時以后,看我仍然沒有對她產生敵意和攻擊性,她才會放心。看不懂的人會責罵說這個姑娘沒教養,看得懂的人會憐惜心疼。但是,這世界有幾個人懂你?又有幾個人愿意用心且有耐心去了解你呢?所以許多人仍活在不良關系的痛苦里掙扎著生活。
女孩說:你也不喜歡我吧,只是因為我是來咨詢的,所以才不得不對我好一點兒。
我:你說得有道理,但是我還挺喜歡你的。
女孩:不可能,不會有人喜歡我的。
我:如果像剛才那半小時的樣子,確實不會有人喜歡那樣子的你。但是,那是不是真正的你,你自己很清楚。人們不喜歡粗魯和帶有攻擊性的言行,不管他出現在什么人的身上,都不會是令人喜歡的。對不對?
女孩:我也不想那樣,可是一不小心就開始…….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似的。
我:事實證明這次你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控制住了。
女孩:那是因為你不生氣。
我:你在挑戰別人對你的容納程度。
女孩:我沒這么想,但是我總是覺得別人都討厭我,好像誰都會傷害我。
我:從什么時候開始你有這種猜想的?
之后我了解到女孩曾經在學校里交往非常好的朋友,在背后把她的秘密告訴別人,讓她覺得很羞恥,她發現后打了朋友一耳光。之后倆人關系分崩離析并且那個朋友反倒勾結其他人一起排擠和侮辱她,讓她在班級里孤立無援。
我問:你當時有沒有跟家里人說這件事?
她說:說過一些,他們就會說“好好學習,別理那些人。”
小看小孩子之間的事情,是大人常犯的教育錯誤。衡量事情大小的標準不是你我能否解決,而是這個事情對當事人產生的影響程度。如果這一點都不懂,談什么教育。當小孩遇到困難向你表達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評估孩子內心的感受,她受到的傷害是怎樣的。第二,她是怎樣在事情中努力卻又無力的,這個過程要了解。第三,事情怎樣發生發展,如今已經如何了。第四,評估事情的發展趨勢,然后再去思考該如何做。
不是每件事都要家長的參與,也不是所有的參與都需要用包攬的方式。每次聽到家長說:“我們都替他解決了,合適嗎?”我沒讓你替孩子解決,我說的是參與。
之后,女孩在人際關系的訓練中越來越喜歡自己真實的樣子,對曾經受到的創傷進行處理后也能放開了。這個案例的時程比較長,因為根源太久。大概十幾次的咨詢,才把女孩妥妥的挪回了軌道。
老公說我的文章里有些內容總在重復,我不得不重復,家長們永遠在他們認為簡單的問題上面出錯,而這些問題不簡單,因為它們被忽略被輕視,才把事情演化成今天的程度。記住,教育無小事,想做好父母也許有捷徑但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