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教育父母很焦慮
在討論【父母怎樣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這個話題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些父母教育焦慮的來源。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卡耐基提出過一句名言,他說:“教育首先是使人的心智成熟,這個成熟就是教育的目標。”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然而我們常常忘記,我們成年人的思想也是這樣,我們的經驗都是在不斷地更改,所以我們的觀念就會被新的變化所打破。
比如在孩子小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告訴他:你不好好學習,以后就沒有好工作,我們會丟你的錢,我們家很窮,你再調皮我就要怎么怎么怎么樣。
但是到了青春期,他的思想就變得非常獨立。
他的思想變了,他的行為也開始由“唯我獨尊”向“平等”轉變。
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有沒有學習的動力呢?
因為成績好,他們就有了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不至于在“平等”的前提下被壓抑住,他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平等。
你作為父母,有沒有正確地理解孩子,我們是否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父母和孩子對話,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情緒,你理解嗎?
這樣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和格局,才會越來越豐富,看到這個世界的光明,才會有動力。
來源于網絡
3.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放低姿態,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但他們的年紀還很小,我們的角色,是父母,是朋友,是最最重要的角色。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反抗能力,所以自己的事情,他們都可以替孩子做。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需要和父母分享,等到進入青春期后,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尤其是那些性子比較嚴重的孩子,更是如此。
那么作為父母,要懂得理解孩子,和孩子做朋友,用同理心的方法對待他們的內心想法,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和尊重。
(5) 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他們渴望自由,不愿意被家長控制。
如果家長仍舊像以前一樣管教孩子,只是自顧自的說教,或者命令孩子去做,不愿意傾聽,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孩子開始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觀點,不喜歡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是“半成熟”的,他們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內心卻還是孩子。
因此,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作為家長要放下強勢,放棄對孩子的控制。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難相處時,自然也會放下心中的芥蒂,開始跟父母相處。
親子關系疏遠,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一種失衡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變得固執,更加叛逆,
所以,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時,做父母的,首先要反省自己。
1. 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問題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做父母的不能盲目的去教育孩子,更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影響到孩子。
2. 過于看重孩子的成績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是在學校的表現不好,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學校中,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狀態,要多多關注孩子的狀態。
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時,父母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在叛逆期間出現叛逆的情況。
3. 對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疑問
現在的父母都是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并沒有做出什么太多合理的解釋,反而是只知道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去成長。
4.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叛逆期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這個時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應該要了解到孩子叛逆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更好的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