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心理醫生將走進學校篩選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兒科醫院今天率先與閔行區教育學院共建兒童心理健康醫教聯合體!
這些學校的孩子有福了,成為首批心理健康醫教聯合體實驗學校!今后還將擴展至閔行區的其他學校。
@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
@閔行區實驗小學、
@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紫竹園小學
■來源:視覺中國
這個數據讓我們深深捏把汗!
據近期發表的中國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狀況META分析的數據,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心理異常的發生率達15.6%。
周到君了解到,學校和醫院分管著兒童青少青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的兩端。在沒有醫教溝通機制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校方常常把心理障礙當成思想品德問題,而醫院對于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礙的診治缺乏來自老師的意見,可能導致診治的偏差。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學組委員、上海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兒少組副組長高鴻云教授告訴周到君,兒科醫院門診發現兒童行為發育問題主要集中在多動癥,還有少部分出現厭學情緒,抑郁等。
在高鴻云看來,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才被發現多動癥已經晚了,不少已經出現了自卑的心理。事實上,一年級開始讀書時候多動癥的孩子已經出現一些癥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應該盡早發現并進行干預。
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是由多動癥引起的,嚴重的需要用藥干預,更需要醫生、老師、家長聯手,給予孩子特殊的支持,需要課堂教育、課外支持、家庭教育聯手。特別是學校老師需要和醫生觀念保持一致,對于這些孩子不能在課堂上批評,而是給一些拍拍肩膀等隱蔽暗示,多鼓勵他們,多發現他們的優點。
兒童心理健康醫教聯合體將搭建醫教協同的橋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讓老師進醫院、醫生進校園。
@共同對兒童青少年、家庭及其專業人員開展科普教育,
@針對高危兒童青少年醫教雙方共同制定心理問題篩查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心理障礙的早期發現。
@在家長的知情同意下,通過醫教聯合體的雙向綠色通道,早期尋求專業評估,明確診斷,綜合治療,并取得學校對治療的配合和理解,調整學業要求和教育策略。
@針對慢病康復兒童青少年在治療康復的過程中的教育需求,通過醫教協同機制,在家長的認可下,定期舉行醫教溝通會,盡最大可能維護和改善學習生活功能。
得慢性病的孩子心理健康嗎?
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青年委員、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健康與醫學心理研究所兒科疾病與心理研究室副主任、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助理朱大倩在最近一次針對腎臟風濕科8歲以上住院患兒進行的抑郁情緒篩查中發現:抑郁癥狀陽性率為30.77%。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降低,睡眠食欲改變。
■來源:視覺中國
朱大倩表示,心理科在會診聯絡工作中也發現同樣的表現,例如:焦慮抑郁情緒導致糖尿病患兒血糖波動,炎癥性腸病患兒癥狀加重;一些需要飲食控制的孩子不愿意遵從醫囑,不聽家長的話,表現出更多的對立違抗;還有一些慢性病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沒有希望,整天沉迷游戲和視頻,不愿意與人接觸等。
由此兒科醫院牽頭成立了“兒童慢病多彩時空俱樂部”,整合多方資源、創新性的采用心理治療結合中醫導引的手段,關注患兒心理健康及全人發展,共同為慢病患兒營造多彩、溫暖、快樂的時間和空間。據兒科醫院社工部、患兒體驗部主任傅麗麗介紹,第一季的俱樂部活動將首先面向心理科ADHD患兒開展心理治療并結合中醫八段錦功法輔助治療。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兒科研究所所長、兒科醫院中醫科主任俞建表示,中醫八段錦功法將起到調理臟腑功能,舒緩患兒情緒的作用。
兒童慢病多彩時空俱樂部今后將逐步擴展到糖尿病、腎臟病、血液病、炎癥性腸病等不同病種的慢病患兒中,還將引入藝術治療模式,以兼顧患兒心理、社會、精神等多方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