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有優秀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一個人受益終身。
世界上沒有差學生,只有懶學生。認真研究身邊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不難發現,他們都非常自律,并且擁有著一套與自己匹配度極高的學習習慣。
其實,學渣和學霸之間,差的只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下10個每天堅持效果顯著的學習習慣,快來看看你占了幾條?

1、主動學習的習慣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是靠自己主動去養成的,在學習中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更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主動學習不僅在學校里的時候,在家里或者空閑的時候都要有主動學習的意識。
2、專心聽講的習慣
課堂是為你解決難點、重點問題的時間,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我們會聽到老師講述的知識的來源,還有知識的背景,知識的運用方法等等,幾節課后,就可以解決你認識到的問題還有你尚未認知到的問題。因此,認真聽課的重要性無可厚非。

有太多的學生,在課堂上就敗下陣來,考試吃過了太多虧。就算是基礎特別差,很多課堂講解的內容聽不懂,也要搞懂到底是哪里聽不懂?
課下也好針對性復習。不要把課堂老師放到一邊,搞自己的一套,畢竟老師們比你更有經驗,上課認真聽講,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模式;反過來,如果不是這樣,國家為什么還要辦學校呢?
3、大量閱讀的習慣。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提升人的氣質,對人的言談舉止、處事方法都有好處。讀書可以讓你開闊視野,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通過讀書,可以拓寬視野。”
而且作文作為語文的半壁江山,要寫好作文也只有——大量的閱讀。讀的書多了,詞語、素材和情感的儲備豐富了,在寫作上才會有異于常人的用詞和構思,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深度有力量。

閱讀有利于理解和開拓思維,更是培養語感形成的必經之路,對于語文、英語等語言類學科而言,非常有效果。
4、整理書籍和錯題的習慣。
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將各科課本、作業、資料、試卷分類。用的時候,就不會忙碌而焦急地“眾里尋他千百度”,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有條理的話,也就沒有辦法很好地掌控學習哦。
整理錯題。平時要把有疑問或者是弄錯的知識點根據不同科目分類,將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標注。分析整理時,可以將題目錯誤的原因、正確的解題過程、相關的重要公式和知識點,標注出來,經常復習,解決錯題難題,是提分的關鍵。
5、制定計劃的習慣。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但是合理安排并且好好利用的話,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完成任務,這就需要列好每天的計劃。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首先要梳理一下自身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容易丟分的知識點等;然后再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任務,一一地去落實。
6、善于管理時間習慣。
在合理的時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馳。比如,抓課堂效率,當堂聽,當堂記,當堂理解,不理解的話課下或者當天找時間主動找老師請教,做到“堂堂清”;利用好時間,勉勵自己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做到“日日清”。
能夠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動靜相宜。比如,堅持緊跟老師步伐復習,不誤入歧途;堅持勤睜眼,常開口,對課本上的東西多看,對未懂的內容多問。
現在的孩子多半都有拖延癥,學會時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前期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并且有自制力和執行力,那么到最后關頭才不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
7、和老師及時溝通的習慣。
很多學生不敢問老師問題,害怕被老師笑話。老師就是專門傳道受業解惑的,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所以大可不必擔心。

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這樣才能打好基礎,以后的學習才能穩扎穩打。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哪個老師,哪門課就學得好;而哪門課學得不好,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大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無論如何,學習成績是自己的,結果也只有自己承擔,所以不能因為對老師的喜好而決定對學科的喜好。作為學生,首先要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與老師保持良好關系,才有助于提高學習。
8、練字的習慣
相比學校老師平時的閱卷,高考閱卷老師每天要看上千份試卷,因此閱卷速度十分快。所以字體潦草、難辨認的卷面,容易影響閱卷老師心情,從而導致“丟分”的概率也比較大。
可以把每天寫作業的時間,看成練字的時間,認認真真練習20分鐘,一定能夠改善卷面。

9、做學習筆記的習慣
“尖子生”往往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不是事無巨細全盤記錄,特別善于記下老師補充的東西,課本上沒有的東西,特別是思維方法更是認真記錄。
及時整理筆記,對老師強調的重要知識點格外注意,特別注意讓知識系統化,積極思考能解決什么問題。
10、避開誘惑,嚴于律己的習慣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一個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游戲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戲了,可是,一走近游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不讓一日虛度,不讓一時空耗。在空間上,嚴格控制自己的活動范圍,一些游樂場所,無論自己多么好奇,無論別人怎么引誘,也不要去。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