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學習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有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規律的作息時間、老師的督促、同學的比較……這些對于學生來講好像一個坐標圖,他能夠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存在于哪里,并且在學校里,有非常清晰可見的參考對象——我同桌在學習!我不能玩了!我必須學得比他認真!從這個角度來講,學校是一個學習氛圍很好的環境,學生就在這個環境里學習就可以,而不用考慮其他。
然而,在家里面學習比在學校要艱難得多。因為,一個在家里獨自學習的學生沒有參照系,容易失去緊張感,長時間放松后,又發現自己落后了那么多的現實感,這讓孩子很難接受。家里是完全沒有學習氛圍的,并且家中有很多“吃喝玩樂”的條件存在。學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克服這些外在誘惑對他們的干擾,而這些精力,如果在學校的話,是可以完全用在學習上的。學生把自己“固定”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讓自己不要分散注意力,讓自己努力去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給自己一個不斷前進的目標,但前進的路上只有自己,沒有參照系中其他的學生,這會讓學生感到孤獨,體會不到伙伴們一起前進的樂趣和興奮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
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格外關注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理解他們“孤軍奮戰”“失去坐標”的茫然感受,也要理解他們盡力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的努力,盡量減少家中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物件,比如電腦、電視機、零食、飲料等等。要注意:
1、在孩子學習期間盡量減少對他們的干擾,避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學習時經常去看看,有的家長是監控一下孩子有沒有好好學習,有的家長是心疼孩子,給送點吃的喝的,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孩子注意力。
2、還要了解,孩子在家里可能出現學習效率下降,這會引起他們心情煩躁,對家長可能態度不遜,這個時候家長可能出現“孩子不聽話、叛逆”的想法。建議家長先放下這個想法,認真想一想:“孩子怎么態度這么差?是我做了什么讓孩子對我態度差嗎?或者孩子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我剛好撞到槍口上了?”思考這些問題有助于家長更智慧地應對孩子的不良情緒。
3、對于自制力確實比較差的孩子,建議家長要確立增強孩子自制力和責任感的意識。告訴孩子,也告訴自己:學習是孩子的事,孩子是學習成績的主要負責人,和孩子共同商量增加自制力的計劃和方法,以及獎懲措施。
4、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發現孩子睡眠差、食欲不好、整天沒精打采、悶悶不樂、不愿與人交際、愛發脾氣、什么也不想做、不能完成作業、成績快速下降等情況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找心理老師或專業心理治療師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