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線上高級專家直播課,作為一名孩子的家長,受益匪淺,深刻的領悟到很多新鮮、科學的教育子女學習的心得體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確實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焦慮心態、對待孩子簡單粗暴的“家長式"自居的家庭教育,必須痛下決心,改變自我,才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首先,認真聽講家庭教育線上講師精彩的授課,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成長教育,不能責無旁貸,全靠老師的教導,任憑孩子的課堂努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責任"站位"在學校 、家庭 、學生三者主體就出現了偏差離位。誰應該是三者之中的占主體責任者?父母總覺得孩子學習成績差,別人的孩子成績優秀,是學校老師厚此薄彼,傳業授課解惑分配不公,只重視成績優等生,輕視差等生;甚至覺得沒有認真的教學或者學識資歷不淵博,不認可同情帶課老師的辛勤付出,哪請問很多老師為了學生的成績,在社會同家長,管理單位的三重壓力下,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是平平淡淡,這又做何解釋?甚至個別教育一線女老師,因沒日沒夜忙碌工作,無奈怠慢照顧不了婚姻同家庭,夫妻感情生活出現裂縫,屢見當今教師群體,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的話題。總上所述,所以我認同"做智慧的父母,培養優秀的孩子",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首當其沖,站位要高,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主體。我們的一言一行,才是提高孩子成績教育的最強推手。"種樹者必培其根",既然給予了孩子的生命,后天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雨露陽光。線上授課老師講到: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環境,70%正確引導效應在于家庭父母;20%知識文化及人生觀傳授在于學校老師;10%人生經驗在于自身社會的實踐,這三點至情至性"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的育兒規則,才是當今中國式特色教育的唯一成功法寶。
做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養的私有產品。可憐天下父母心,認為打罵指責兒女就是教育孩子,一切都是為他們的前途著想。而不是用一個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像交朋友式溫性方式,架起同孩子溝通的橋梁;像對待大人式的語氣關愛孩子,走進去孩子心靈世界。認為用打擊"自尊"的方式,督促孩子"知恥后勇"奮發圖強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視為全部希望的寶貝,一次次受到的語言暴力,一次次受到的心靈傷害,只會讓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懷疑自己的聰明能力,遲遲委縮不前;遇到難題,望而卻步,產生厭學之心理障礙,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我設限,不是動腦筋尋求解決方法。指責謾罵是培養不出,在學習生活上積極主動,"高自信"并且心理健全的優秀孩子。
武漢2020年9月17日,發生一起初三學生跳樓事件,位于江夏區,場面令人揪心。14歲含苞待放的生命之花,停止在一瞬間,令人惋惜!學生在校打撲克牌是不允許的,此事學校處理方法沒有任何錯誤。死者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扇兒子巴掌,讓死者感覺受到了羞辱,這才導致了后續跳樓事件,其母親應該對此事負責。"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家庭是孩子親情的港灣",孩子們不僅僅需要知識,更需要關懷和理解。是什么原因倒致到孩子要自殺?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嚴肅課題,值得為人父母的反思?14歲的孩子正處青春期,性格易沖動叛逆,這時父母的管教方式必須要講究方法。家長的一個舉動間接導致孩子走上極端,非常令人遺憾。維護孩子的"高自尊"是家長終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習成績分數固然重要,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優秀的準繩。但我認為培養健全的人格魅力的(包括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才是當前家庭同社會共同的擔當之舉。培養高分低能,不是我們國家的教育強國的最終目的,是讓祖國未來的花朵,成為社會有用之棟梁之材,才是我們新一代年輕父母的所愿…
每個孩子都是上蒼送給父母的小天使,那可是遺傳我們生命基因的化身!包括父母的面貌,父母先天的性格!他們從襁褓中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親愛的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貼身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試金石。我們的親骨肉只有我們疼愛,只有我們做父母鼓勵,只有我們做父母相信,是這世界上最聰明可愛的孩子!還有誰能相信一張天真無邪的笑臉?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幻想過長大后的夢想,有些想做造宇宙飛船的科學家,有些想當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政治家,有些想做一名人類靈魂工程師……只有背上小書包,坐在明亮的課堂,編織自己的夢想,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插上飛翔的翅膀,父母有責任,幫助他們實現自己"高價值"人生目標。
在當今發達的互聯網時代,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網絡之強大世人皆知。如何改變孩子沉迷手機,游戲,網絡的問題,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學習?我們做家長的要保持明朗的態度,講求方法。首先想讓孩子遠離手機,先培養孩子高級的趣味愛好;二則我們做家長的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對手機趣味無窮。管孩子前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三則現在學生的知識課程結構加深,學習壓力大,作業任務繁重。可以允許在完成學習作業的情況下,家長讓孩子在嚴格約定時間內玩手機,讓他們的思想放松緩沖一下,也許能起到大腦休息的功效,不妨一試?但不能玩到手機上癮,必須講給孩子癡迷游戲利弊關系,學生時代應該以學習為重。何樂而不為?
為人父母者,不管從事何種職業,身處城市鄉村,自身文化教育程度高低,但總歸一點,都是經歷生活工作磨煉的主體。我們要把自身的優勢社會經驗,傳教給孩子們。當今世界是創新的的未來,當今社會是創新的天地。我們在孩子人格魅力,連同學習興趣愛好培養上,不能陳規陋習,人云亦云。鼓勵孩子創新,善于動腦,才有機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鼓勵孩子獨特的愛好興趣,善于發現孩子美麗的光環。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不緣木求魚,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大膽發言。失敗是成功之母,教會孩子能承受挫折失敗的打擊能力,不怕學習上犯錯,不固守自封,不畏將來,成功就會再望!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敬佩一句至理名言警句:不做事的員工就不會犯錯。在日常家庭子女教育中,我感悟一句至理名言警句:不學習的孩子才不會犯錯。我們做家長的要把孩子當成知心朋友般的關系,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潔凈的白紙,父母眼里的親骨肉都不是笨孩子,培養他們的聰明好學,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不怕孩子學習犯錯,學習成績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彼此之間架起信任的溝通橋梁,對癥下藥,家校配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育才之方。教育孩子就像醫患關系,病人配合醫生的治療就能藥到病除;孩子們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家長支持老師的工作,"做智慧父母,培養優秀的孩子",這是我們家庭教育真正的落地生根!也是孩子成為"明日之星"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