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群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在面對各種緊張性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yīng)。了解中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激源,進而采取有效的對策來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中學生應(yīng)激源量表,由浙江大學心理學系鄭全全、陳樹林編制。
在做量表之前,請仔細閱讀下方指導(dǎo)語。
指導(dǎo)語:下面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這些事件可能對個人有影響(如出現(xiàn)緊張、有壓力、興奮或苦惱等,)而且這些事件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也可能不一樣。
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憶近1年內(nèi)及此時此刻有無下列事件發(fā)生,發(fā)生的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用數(shù)字表示:0=沒有發(fā)生或沒有影響,1=輕度影響,2=中度影響,3=重度影響,4=極重度影響。請在合適的答案上打鉤。
中學生應(yīng)激源量表
量表完成后該如何計算分值?
別急,先簡單了解量表的結(jié)構(gòu)。
編制者認為,中學生主要有以下7個方面的壓力源,即7個因子。
1.學習壓力因子
包括1/7/13/27/31共5個條目,反映中學生面臨學習和升學方面的壓力。
2.教師壓力因子
包括2/8/14/18/23/28/32共7個條目,反映中學生感受到的來自教師方面的壓力。
3.家庭環(huán)境壓力因子
包括3/9/33/36/38共5個條目,反映中學生感受到的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
4.父母教養(yǎng)方式壓力因子
包括15/19/24/29共4個條目,反映出中學生感受到的來自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壓力。
5.同學朋友壓力因子
包括4/10/16/20/25/34/37共7個條目,反映出中學生與同學朋友交往時感受到的壓力。
6.社會文化壓力因子
包括5/11/17/21/26/39共6個條目,反映出中學生所處社會文化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
7.自我身心壓力因子
包括6/12/22/30/35共5個條目,反映出中學生自身所感受到的壓力。
計分規(guī)則:
選0記0分,選1記1分,選2記2分,選3記3分,選4記4分。
每個壓力因子分=所有條目所得分數(shù)相加。
如:學習壓力,有1/7/13/27/31共5個條目,若條目1選2;條目7選1;條目13選3;條目27選3;條目31選2,則共計2+1+3+3+2=11分。
在計算出所有7個壓力因子的分值后,怎么確定該中學生壓力值是高還是低,在人群里屬于什么水平?
這時候,就需要將該中學生所得因子分與浙江省常模相對照,從而判斷該學生在同齡群體中的壓力值水平,以及該生的壓力值是否過高。
比如,在學習壓力因子上,若某初一學生得11分。根據(jù)下表,浙江省初一學生學習壓力因子,平均分為6.1,且得分在6.1±3.7即2.4-9.8之間,都屬于正常水平。而該同學得11分,明顯偏高,應(yīng)引起重視,調(diào)節(jié)心理。
參考文獻:戴曉陽編,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