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教養行為會導致孩子焦慮?
長期的焦慮或消極情緒,是引發焦慮的一大重要因素。
如果一個孩子感到焦慮和緊張,他就會不停的做一件事情,做的越多,焦慮就越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其實就是因為,他過度關注自己的焦慮會加重,當焦慮程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讓他的行為變得很奇怪。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過度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內,會非常需要得到足夠的支持,因為如果孩子過度放大自己的焦慮,他就會變得很焦慮。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過度敏感”
,是指當孩子感到恐懼、驚嚇、不安、焦慮、不安,無法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時,這種現象稱為“過度敏感”。
過度敏感的孩子,會擔心自己會被拋棄,所以一直專注于一個事物,無法進行自我調整,最終變得很焦慮,這種過度敏感的表現通常表現為:
為了保護自己,過度關注他人的痛苦和感受,過度焦慮,做出某些驚人的行為,比如用刀片劃傷自己等等,因為孩子過度焦慮會對周遭事物產生恐懼,尤其是看到身邊的人事物的時候。
過度敏感的孩子,因為不了解,所以覺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別人不小心摔倒了,他也會聯想到周圍人受傷,這樣會導致焦慮的情況出現。
過度緊張的孩子會在一系列的現實情況中出現,但是過度緊張,卻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表達自己,從而失去表達自己的機會,最終導致患上焦慮癥。
有時候很多孩子焦慮都是因為心理因素引起的,他們對某些事情產生恐懼,但是因為不善于表達自己,所以他們會用別的行為來掩蓋自己的恐懼。比如,打電話的時候不敢跟父母說,因為怕自己說了以后父母會責怪自己,導致自己很難過。
有些孩子會對陌生人形成恐懼心理,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會下意識地逃避,而且會在心里夸大自己的恐懼,從而讓孩子陷入深深的焦慮中。
長時間的緊張也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比如,在考試前一晚還在玩游戲,早上一起床就會出現頭暈腦溢血的癥狀,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癥狀,一定要及時的尋求幫助。
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父母要學會自己控制情緒,讓孩子知道只有父母堅定的立場立場立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放松,比如出去玩一會兒,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或者是暫時的休閑娛樂活動,讓孩子明白過度沉迷于游戲的危害。
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玩游戲的事情非常擔心,如果孩子癡迷于游戲,會對他們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但采取強硬的手段不讓孩子玩游戲,不僅不會讓孩子戒掉游戲,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沉迷。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玩游戲的時間,比如每次玩游戲不能超過30分鐘,如果每次只能玩5分鐘,那么下次就不能玩,如果超時則取消一次,以此類推,在規則約束中,增強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沉迷游戲的一個原因是模仿家長,那么家長就要先從自己做起,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看書、聊天、旅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此外,對于孩子的一些想法、意見,家長要認真傾聽并與孩子討論,這樣孩子才會慢慢養成聽自己想法的習慣。
如果孩子想打游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和孩子討論游戲中的一些規則,如果孩子堅持自己的看書習慣,家長就要對其進行監督和鼓勵,培養其對游戲的興趣,
平時可以帶孩子出去玩,有時間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參加一些戶外運動,比如打籃球、踢足球、游泳等。
3、影響孩子學習
孩子如果沉迷游戲,他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玩游戲中,長時間待在房間里面,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孩子的學習需要勞逸結合,合理的休息,才能更好的投入學習。
當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父母要合理的把控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真正的戒掉網癮,家長就要知道該怎么做了。
三、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不再沉迷網絡游戲
1、家長要從自身角度,對孩子多些關心
平時多關心孩子,及時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如果發現孩子的變化,及時的給予孩子幫助。
發現孩子沉迷網絡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的對孩子進行責罵,應該多關注孩子內心的變化,當孩子的內心開始有壓力的時候,孩子們就會逃避學習,會逃避現實。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他們不愿意好好學習,就會想著玩游戲,所以在發現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的時候,家長應該在孩子的行為上去進行一些改變,孩子才愿意去學習,愿意去改變。
2、家長要正確的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首先家長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玩游戲不是什么好的事情,不要過度的癡迷于游戲,游戲害了你自己,也害了你自己,因為任何事情都是有利的,我們對待這件事情,好的方面我們都愿意去做。
對于孩子玩游戲這件事情,我們也要正確的去和孩子溝通,我是這樣告訴你的,在游戲的世界里面,你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你可以去做任何想成為的事情,但是你要明白一旦你有了事情之后,就沒有辦法去完成這件事情了,所以我們要把它當成一種習慣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