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導致孩子焦慮
小艾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名人民教師,媽媽是一名高中教師,兩個人在一個學校當教師。爸爸媽媽是老師,爸爸媽媽在事業單位上班,媽媽在家給孩子輔導功課,也有人稱孩子為“三子媽媽”,孩子上幼兒園之后發現孩子有很多的壓力,對自己期望很高。因此小艾就感到很著急,怕孩子在學校和自己有分離的恐懼感。在進一步了解了小艾的情況之后,我建議家長和老師盡量在家里給孩子們減壓。
二、為什么“三子媽媽”容易導致孩子的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狀態。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的控制。當孩子的焦慮狀態比較嚴重,而且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時,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成為“總是焦慮的父母”。
2.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在三歲以后就會慢慢地接觸到人際交往,如果長期下來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比較敏感、自卑,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的話,孩子在性格會出現缺陷。
3.孩子的生理發育,導致孩子的情緒不穩定。
從三歲左右開始孩子就要開始進入情緒的敏感期,有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些過激的表達,也會有一些摔東西的行為,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是比較激動的,并且會對他人進行攻擊,甚至是發生沖突,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會讓父母感到非常的煩惱。
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高情商”,既不傷害到自己和別人,也不傷害到他人?
1.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進入情緒敏感期后,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少發脾氣,不對他人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更加的冷靜,同時也會對自己的情緒做出合理的分析,情緒也會更加的穩定,從而不會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
2.鼓勵孩子找到合適的方法
當孩子在情緒方面比較暴躁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方法,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這種方法很好用,這樣也可以很好的緩解情緒。
3.陪孩子一起思考,解決困難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那么孩子只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有耐心,孩子沒有辦法得到解決困難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孩子幫助,引導孩子,讓孩子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父母只有帶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罵孩子或者是打孩子,那么孩子的情緒只會更加暴躁,當孩子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父母只有學著放手,才能夠幫助孩子,讓孩子不至于在小的時候就不愿意跟父母溝通,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那么父母就要懂得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并且做出合理的選擇,這樣才能夠緩解孩子的情緒。
三、孩子總是發脾氣,父母要學會3招,讓他們不生氣,開心更好
1、給孩子積極的情緒
父母的不良情緒只會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失去興趣,自然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因此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積極的情緒,并且讓孩子學會"當一個樂觀的人",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的樂觀,父母也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
2、保持平和的心態
父母如果脾氣暴躁,那么對于孩子的性格養成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當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父母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引導,讓孩子可以擁有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挑戰,而不是產生負面情緒。
3、正確地理解孩子
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想辦法能夠理解他們,通過適當的方式去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加的利于孩子的成長,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更加的去面對未知的事情,這也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因此父母也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去教育,才能讓孩子能夠更加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