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尼爾·納索夫說過,母親對于孩子是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無論什么時候對孩子都是至關重要的。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今有莫言母親言傳身教,教會莫言如何做人。
莫言正是在母親的影響下,懂得了很多,也養成了許多優良的品質。莫言如今已經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寫的作品獲得無數人稱贊,但仍然會十分懷念當初一無所有,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時光。莫言總說,他很感謝母親當初做的那些小事,這些小事點亮了他的一生。
堅持閱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莫言的童年時期非常艱苦,當時正值中國困難時期,大片大片的地區鬧饑荒,百姓吃不上飯,苦不堪言。莫言生活的小村子也是如此,當時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內竟餓死了18個人。
盡管生活艱苦,莫言也在母親的陪伴下積極、健康、樂觀地長大著,也非常努力地汲取著知識。莫言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上小學時就常常讀一些課外書籍,早早地就讀過了非常多的名著。
莫言五年級時,正值十年動蕩時期,莫言退學了。退學之后的莫言開始下地勞動,像所有農民一樣種莊稼。但莫言仍舊沒有丟下讀書的愛好。
即便是每天有很多農活要干,莫言仍然抽空讀書。但當時農村書籍非常匱乏,莫言常常沒有書讀,但莫言實在是太熱愛讀書了,以至于他甚至去反復閱讀《新華字典》。
正是由于莫言不屑的閱讀,和小時候的艱苦經歷,為莫言以后的創作奠定了基礎,讓莫言能夠寫出許許多多富有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
1976年,21歲的莫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解放軍。參軍期間,莫言曾經擔任了四年的圖書管理員。
終日與書籍為伍,這不就是莫言夢寐以求的生活嗎?在擔任圖書管理員的這四年里,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圖書館里有一千多本文學書籍,莫言全部都讀過,讀完文學書籍,莫言還閱讀了哲學、歷史等書籍。
長年累月的閱讀提高了莫言的文學素養,莫言感覺自己的創作欲被激發出來了。
1981年,莫言開始第一次發表小說《春夜雨霏霏》。從此莫言就開始在大大小小的刊物發表作品。
三年后,徐懷中先生閱讀到了莫言的《民間音樂》,對莫言十分欣賞,破格允許莫言參加由他創建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的考試。莫言果然沒有辜負期望,成功考入了文學系。
莫言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不停寫作
莫言憑借1985年發表的《透明的紅蘿卜》一舉成名。這部作品曾經受到汪曾祺等著名作家的高度評價。
后來《人民文學》雜志刊登了莫言的《紅高粱》。這部小說一問世,就引起了文壇的轟動。由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一舉奪得金熊獎。
莫言的作品一步一步走進人們的視野,慢慢變得家喻戶曉。莫言的文學作品非常具有自己的個人特色,既有中國鄉村的樸實風格,又有拉美文學的魔幻主義風格,具有其獨特的想象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莫言的語言功底多么深厚。
莫言的作品不僅在國內獲得贊譽,在國外也非常受人推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莫言的作品開始被大量翻譯成外文在國外流傳。
他的作品一走出國門,就贏得了非常多的國際獎項。外國文壇對莫言的作品普遍評價很高。
2012年,是莫言文學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瑞典文學院宣布頒發給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作品的確是中國作家中絕無僅有的。他的作品將魔幻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結合在一起,用幻想的世界透徹地反映最真實的現實。
但莫言自己認為,他的人生最成功的不是在文學上獲得了多少獎項,而是有一個非常值得他驕傲的家庭。妻子溫柔,女兒也很有才氣。更重要的是,莫言從小就有一個非常明智的母親,母親從小教給莫言的一切,一直刻在莫言的腦海,照亮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心懷明燈
在當時物資十分匱乏的年代,很少能有像莫言母親這樣還非常重視文化和教育的人。
莫言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常常讀得忘記了時間,甚至忘記了還有農活要做。莫言母親非常討厭懶惰的孩子,莫言偷懶不干活的時候,母親就會訓斥他。但如果是因為讀書忘記了干活,母親就不會批評他。不僅如此,即便生活再艱苦,母親也會給莫言買書買文具。
莫言小時候家里條件非常差,常常吃不上飯,更別說吃餃子了。家里之后在過節的時候才難得吃一次餃子。有一次中秋節,母親包了餃子,每人只有一小碗。
正當莫言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有一位乞討的老人上門討要食物。莫言給了他紅薯干,但老人仍不滿足,莫言很是不滿,一邊發脾氣一邊要趕老人走。母親把莫言訓斥了一頓,然后把自己碗里的餃子倒進了老人的碗里。
莫言印象非常深的事情還有小時候拎著家里唯一一把壺去打開水的時候,因為力氣小,又沒吃飽飯,莫言不小心把壺打碎了。
他害怕極了,不敢回家,躲進田野的草垛里一直都不出來。母親很著急,找到莫言之后卻沒有訓斥他,只是摸了摸他的頭。母親在用這種方式安慰莫言,也告訴莫言,無論犯了什么錯誤,你永遠都是我的好孩子。
在當時那個艱難的年代,一個女人能做到這樣實屬不易。母親從小雖然沒給莫言講什么大道理,但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莫言,人要懂得寬容,懂得憐憫,要胸懷大愛,要時時刻刻熱愛學習,熱愛讀書。母親是一個明事理的女人,也影響著莫言長成一個有情懷,有擔當,勤奮又善良的人。
這雖然都只是莫言成長道路上的點滴小事,卻在莫言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沖擊了莫言正在成型的世界觀,幫助把莫言塑造成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愿天下每一位父母都能如莫言母親一樣,睿智而明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