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新手媽媽而言,剛生完寶寶會有一些巨大的轉變。由于剛生完寶寶后體內的激素變化、產后身體的疲憊和疼痛、照顧寶寶導致的睡眠缺乏、遇到新生兒問題或面對哺乳困難所經歷的種種挫折,這些都容易使新媽媽們產生出消極的情緒。
1、產后抑郁情緒和抑郁癥
產后消極的情緒很常見,比如說沮喪、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下降、失眠等等。對于大多數媽媽來說,這些癥狀通常在1-2周就能夠自行緩解。這一短暫的情緒低落又嘗嘗被稱為 baby blues. 也因為持續時間很短暫,并不會對寶寶產生不利的影響
但如果這種消極的情緒持續超過2周以上,又或者是嚴重影響到了媽媽的生活,甚至是產生了厭世的想法或傷害寶寶的念頭,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當媽媽出現下列癥狀時,必須要引起重視:
(1) 較長一段時間內情緒一直非常低落、感到悲傷、焦慮或煩躁不安
(2) 精力明顯減退、持續感到疲勞,對以前喜歡的事情一點都提不起興趣
(3) 胃口差,不想吃東西,體重明顯下降;又或者暴飲暴食,體重明顯增加
(4) 失眠、早醒、睡得太少;又或者整天昏昏欲睡
(5) 一直有頭疼、胃腸道不適等身體癥狀
(6) 很難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下降
(7) 沒有辦法照顧寶寶
(8) 覺得自己很失敗、討厭這個世界
(9) 有輕生或者傷害寶寶的念頭
建議先帶媽媽去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或三甲醫院心理科接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2、對寶寶的影響
媽媽產后第一年,對于寶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較為嚴重的產后抑郁癥除了造成媽媽的身心不適以外,還會對寶寶,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產生不利的影響。
首先,媽媽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照顧好寶寶。抑郁使得媽媽沒有辦法與寶寶去建立良好的母嬰的連接,同時也可能使得母乳喂養過早的停止。非抑郁癥的母親相比,抑郁癥狀的母親不太能夠識別孩子的表情,無法給到寶寶恰當的回應;不太會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孩子游戲,母嬰關系受到很大的干擾。
此外,產后抑郁癥也與兒童的異常發育,認知障礙和精神病理學有關。有研究顯示,媽媽患有產后抑郁癥,寶寶腹瀉、哮喘、糖尿病的發生率會顯著增加。寶寶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的風險也更高。
產后抑郁也可能使得婚姻關系變得緊張,家庭矛盾增加。另外,母親自殺或者傷害嬰兒也是非常嚴重的后果。而現在,這樣的社會報導正在不斷的增加,也促使抑郁癥被更多人所認識和重視。
3、影響因素哪些?
影響媽媽產后情緒的因素有很多,有媽媽自身的身體和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社會生活壓力所造成的影響,比如:
(1) 媽媽的年齡
(2) 圍產期身體狀況不佳(如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分娩后感染等)
(3) 生產后身體激素水平發生巨大的變化
(4) 懷孕期間或者分娩后有重大生活事件的發生
(5) 媽媽的人格特質
(6) 不良妊娠和新生兒結局(如死產,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和新生兒死亡)
(7) 母乳喂養困難、持續時間較短或停止
(8) 育兒壓力大,如嬰兒哭鬧不安、難以安撫等
(9) 家庭婚姻狀態不和諧
此外,媽媽自身的情緒狀態、是否抽煙酗酒、家庭是否給予足夠的支持等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4、如何防治呢?
了解了影響的因素,媽媽可以做些什么來預防呢?
(1) 用知識武裝自己。在孕期,媽媽可以通過一些科普書籍來了解自己身體發生的變化,也可以學習一些育兒的知識和理念,做到有備無患,不至于等到寶寶降生后手忙腳亂。
(2) 堅持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是媽媽和寶寶建立鏈接的最好的方式,母乳喂養過程中媽媽產生的大量催產素能夠調節媽媽的情緒,同時讓媽媽和寶寶產生更緊密的鏈接。如果媽媽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3) 建立自己的支持體系。找到支持自己的人,對于新媽媽而言非常重要。可以是自己的老公,也可以是家中的其他長輩,或者是一個保姆來幫忙分擔一部分家務。還可以找同為人母的閨蜜,或者是找一個媽媽群體,還可以是一些專業人士。
(4) 學習情緒的調節。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及時調整情緒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深呼吸、聽輕音樂、運動、逛街甚至是吐槽來發泄或舒緩自己的不良情緒。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如果媽媽真的覺得自己情況不太好,也不要諱疾忌醫。早發現早治療對于母嬰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對于產后抑郁癥,心理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認知行為治療(CBT)通過改變改變功能失調的思想和錯誤信念,從而改變行為和情緒,同時也通過有效的手段促進有益的活動和行為,減少回避行為和反思,幫助來訪者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關系心理治療著重改善與抑郁直接相關的人際關系或情境,比如幫助媽媽度過婚姻的沖突,或者更好地適應母親這個角色;積極傾聽能夠幫助來訪者深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感受、行為和價值觀;精神動力學治療則能夠通過識別關系、感受和行為模式來增強來訪者的自我覺察,幫助來訪者形成更有成效的應對方式(防御機制)。
當然對于一些較為嚴重的抑郁癥,服用藥物可能是非常必要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