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我:云爾老師,孩子總說在學校里沒有朋友,內心非常孤獨,作家長的應該怎么辦?
有些家長說,孩子在學校有很多朋友,看著他也很開心,可是為什么總是給家長說他很痛苦很孤獨呢?還有家長說,孩子確實在學校很孤獨,沒有朋友,獨來獨往。老師也說孩子很孤僻,不合群。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內心感受極度的孤獨呢?是真的孤獨?還是單單就是一種感受呢?

云爾老師
如果我們不理解患者的孤獨,我們就無法拯救一個掙扎于心理困境的人。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她還說:“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愛人已去,流浪便再也沒有意義。許多個夜晚,我躺在床上,住在一棟海邊的房子里,總是聽見晚上的風,帶著一種嗚咽的呻吟,劃過我的窗口。我坐在那個地方,突然發覺,我原來已經沒有家了,是一個人。每一個晚上,我坐在那里等待黎明。那時候,我總以為這樣的日子是過不下去了………”三毛把孤獨寫成了詩和遠方,可是我感受的都是孤獨和凄涼。如果還有一個人能夠理解她的孤獨,走進她的心里,她就不會選擇獨自走向絕路。
如果三毛的孤獨我們容易理解卻不能走進她的心里,那么張國榮的孤獨幾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了!張國榮除了他的影視、音樂作品以外,他的藝術成就、才華,以及善良、敬業、認真、熱心腸、提攜后輩、尊敬前輩等優秀品質也讓他被更多的人敬佩。出道26年,演出過19部電視劇,61部電影,出過60多張唱片,唱過260多首歌,舉辦過300多場演唱會。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一位天王巨星應該是生活得幸福快樂,對自己充滿自信,朋友遍天下,怎么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以至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其實,光環的下面是一顆極度孤獨的內心,沒有一個人能夠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世界上如果能夠有一個人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他就不會從24樓跳下去。

云爾老師
家長朋友們要想你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你必須知道孩子的認知是怎樣的扭曲的。這種扭曲的認知模式又是如何導致內心孤獨的感受的。孤獨感時間越長,人就會越封閉,從而與世隔絕,社會功能退化,采取極端行為的危險性就越來越高,出現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高。
我下面舉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認知扭曲是怎樣導致內心孤獨的感受的。
張山從小學習就很好,沒有讓家長操過心。每次考試,張山是穩穩的第一名。這也讓老師們對他萬般呵護,常常開個小灶。同學們也非常喜歡張山,他身邊天天簇擁著很多同學。張山對自己信心滿滿,還經常給一些同學講題,好多同學對張山表現出崇拜的舉動。這個時候的張山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世界上哪有常勝將軍!轉眼就到了高二,張山的數學、物理、化學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低,而且上課聽講很吃力,有時候一節課下來不知老師在講什么。現在的張山周圍沒有了圍著轉的同學,老師也很少提問他問題。他開始的時候去辦公室問老師問題,老師卻說,這些書上的題沒有講的價值,你自己認真思考一下就能弄懂。結果,從此之后張山再也沒有問過老師一個問題。

云爾老師
最近的一次月考,張山考了全班第32名,全班一共47名同學。每次發下試卷來,有幾個同學就交頭接耳,嘰嘰喳喳,還不時發出一陣大笑。張山感到非常惱火,總覺得這些同學不懷好意,是在私下議論自己,嘲笑自己。老師也不點名地說:這次考試有幾個題我講過很多遍,考的就是原題,一個標點都沒改過,有些同學竟然不會做,上課帶沒帶耳朵?老師的這句話就像一把鋼刀扎進張山的心里,他心在滴血,接連好幾天他都無法聽課,他恨這幾位老師,他恨那些進步的同學。現在,李林也很少和自己說話了,有很多次他去找李林想一起去操場散步,李林竟然說正在做題,沒時間。全班就這么一位好朋友,現在也不理我了!
第二周,張山給媽媽說:媽媽我頭疼得厲害,想在家休息,給老師請個假。媽媽竟然說:頭疼算什么事啊,值得請假嗎?你要請假就自己請假,我沒辦法和老師張口請假。你看看你現在學習成績都成了什么了?都倒數了,再不努力連個大專都考不上!你心里有沒有數啊?我上高中的時候闌尾炎疼得都昏過去了,都沒敢請假。你太讓父母失望了!爸媽把門一摔上班去了。

云爾老師
本來爸媽以為這樣說會激發張山去上學,可是到了上午九點班主任打來電話說張山沒去上學!這個電話令張山的父母感到無比震驚!從小優秀聽話的張山現在竟然逃學!他們急匆匆趕到家里,發現張山竟然還在臥室里睡大覺。他們怒火中燒,從床上將張山拉起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張山牙不刷臉不洗,目無表情,呆若木雞。
張山一連幾天不出門,爸媽請班主任到家給他做工作,張山照樣不出房門,連飯也不吃。到了這個時候,父母才害怕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抑郁癥?原來光聽同事說誰家的孩子患了抑郁癥不去上學,萬萬沒想到這事竟然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更可怕的是張山寫了一份遺書,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父母看到張山寫的遺書魂都嚇飛了。

云爾老師
張山的遺書中大體是這樣說的:我走到今天,都是父母逼迫自己導致的,父母從來就沒能給自己一個明確指導,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從來就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我太累了,我想為自己而活,可是,父母不允許。想到老師那種不屑一顧的表情,和同學們的嘲笑和自以為是的表情我就無法再邁進學校一步,他們不和我交朋友,孤立我,我一定要用死來讓他們受到良心上的譴責。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你說是誰的問題?誰還能走進孩子心理把這個結兒給孩子打開!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生?大仙?一句話把張山從夢中點醒?念一念咒語,燒一炷香就能把魂魄招回來?張山的父母到處求醫問仙,希望找到一位大師能夠讓張山走出來,就是不能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遇到了什么,是什么導致孩子出現這種問題,應該怎么做才能走進孩子心里。
到底張山是如何導致自己感受到孤獨呢?
張山從小優秀的光環是導致他對學習產生認知嚴重扭曲的根源!這就是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所說的“固定型的思維模式”, 他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急于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要比被人強。而一旦他們遭受挫敗,他們馬上就一蹶不振,認為自己是個笨蛋,沒臉見人。就像“皇帝的新裝”中的皇帝,一直高高在上,凌駕于其他人,突然被別人識別出他是光著屁股的家伙的時候,那種狼狽不堪,丟人現眼的感受是一樣的。而這種感受讓他急于逃避現實,覺得就算是一個最要好的同學李林,都是看不起他,都在嘲笑他,即便是李林苦口婆心勸說,他們都會認為是虛假的,因為他光著屁股,身上的各種隱私被曝光,他無地自容。而這種對最要好的同學的回避,又會讓李林對他失去信心,因為同樣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學生,同樣有著學習的壓力的李林是沒有那么多的耐心和時間來給張山做思想工作的,這就導致張山失去了唯一的朋友。他的孤獨感是越來越嚴重。

云爾老師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恰恰相反,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多么聰明,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去找到戰勝困難的辦法。他們考第一也不會沾沾自喜。他們失敗也不會一蹶不振。他們愈挫愈勇,不甘心失敗,總是不斷去總結失敗,找出戰勝失敗的方法。他們從來就不會顧忌別人對他會怎么看。他們往往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上面。
繼續說張山這種對父母的憎恨和孤獨的感受如何應對。
首先,如果張山真出現自殺的舉動,那就必須采取強制措施。對于嚴重的情況,在是否就醫和吃藥問題上家長千萬不要在猶猶豫豫錯失良機。
其次,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問題。雖然張山的問題并非完全都是父母導致的,但是,就目前狀況,張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父母身上,那么,父母就必須真誠的向孩子承認都是自己的責任。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順勢而為引導孩子,遵循 “三不原則”,學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可以說是和孩子共情。

云爾老師
光共情解決不了問題,他哭你也哭,他難過你也難過,那最后他覺得你根本不能幫助他,因此,你必須學會移情。伯恩斯的移情是類似換位思考。佛洛依德的移情是咨詢師為了做到身臨其境,讓患者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展示給咨詢師,咨詢師就成了患者憤怒的對象,也就是說咨詢師扮演了患者情緒發泄的對象這個角色。有些咨詢師因為不善于利用反移情導致自己深陷患者的負面情緒而不能自拔,被患者當成攻擊對象,或者對患者造成更深的傷害。
我們這里用伯恩斯的移情法,就是試著站在孩子角度去看問題,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如果家長總是試圖去扭轉孩子,總想著要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總想孩子應該要有原則,我可以說,你這樣的想法都是徒勞,只能讓孩子拒絕你千里之外。
“三不原則”不是無原則無底線,“三不原則”是能夠走進孩子心里的基本原則,只有走進孩子心里,你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只有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你才能引導孩子走出困境。我也非常欣慰地看到數以千萬計的家長正在實踐我的“順勢而為的‘三不原則’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指導方針”。

關于“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為什么內心會感受到極度孤獨,家長應該怎樣才能走進孩子心里,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我就講述到這里。
再聲明一點:云爾老師不屬于任何一家咨詢機構,不與任何人合作,沒有助理,不主動添加任何人好友,不主動給任何人留聯系方式,在你咨詢我之前,請一定視頻確認是否是我本人。
用真愛讀懂孩子,用智慧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具體到你的孩子,如果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臺等著你!

云爾老師
感謝你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好了,今天的講述就到這里。我是云爾,歡迎您繼續收看《人人都要懂點心理學》感謝你對云爾老師的支持,別忘了點個贊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