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形容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說實話,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跟熊孩子相處。
其實,乖巧的孩子變成熊孩子,家長需要負責任,畢竟孩子很多行為和語言都是通過模仿家長學會的,所以孩子的調皮霸道不講理,沒有家教的行為,家長需要及時更正。
古語說“三歲看老”,意思說孩子三歲時候的性格,就能猜到以后成年人后的性格,因此別總覺得孩子還小,就慣著他,殊不知,孩子沒有家教的表現,要趁早改成,進行教育才能讓他變成有素質的孩子。
哪些行為是孩子沒有家教的行為呢?
1、亂翻東西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很多父母費盡苦心地培養孩子,甚至連交際上也不放過,從小就想培育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多認識朋友,這時候父母喜歡帶孩子到處串門。
但有些孩子一到別人家里,不管是親戚家還是陌生人家里,都喜歡偷偷地翻別人家的柜子,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出來玩。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應該教育孩子有邊界意識,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應該要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
2、自私自利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分享”的習慣,如果后天不加以教導,孩子會一直保持自私的性格到成年,做什么事情都首先想到自己,而且不懂分享,為什么分享那么重要呢?
其實,我們能從分享中獲得快樂,自私的人是無法體會到這種快樂,因此要從小教育孩子懂得分享,從最簡單的零食開始,再到玩具。
3、不懂收拾
家里有位勤快的媽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這容易讓孩子養成不懂收拾的壞習慣,做導致變成做事情沒有交代的惡習,媽媽們應該從孩子有玩具的第一天起,就教導孩子玩完玩具后懂得收拾,有首尾!
在社會上,做事情沒有首尾的人,給人一種沒素養沒家教的感覺,其實這種行為習慣要從小教育的,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東西收拾整齊,而且做事情要有交代。
4、出口臟話
別以為說臟話只是大人的權利,我曾聽過3歲的堂弟說臟話,非常吃驚,居然那么難聽的臟話能從3歲的孩子嘴里蹦出來,孩子之所以能說臟話,都是從大人的身上學習的。
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大人在孩子面前應該注意言語教育,避免在孩子面前用臟字說話,其實說出臟話的孩子,背后注定是有沒有家教素養的大人。
5、不懂感恩
在喪偶式教育的家庭里,丈夫總覺得妻子的付出的理所當然的,這種危險的思想容易傳給孩子,認為爸爸媽媽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感恩的孩子容易養成霸道的行為,喜歡欺凌同齡的孩子。
因此,在教育孩子上,讓孩子得到的同時,也要他們做出相應的付出,例如讓他們多承擔家務,或者是幫媽媽做一些小事情,養成孩子懂得付出感恩的性格。
孩子生來如白紙,都是大人在上面寫寫畫畫,父母們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與言語,才能教導出有素養和家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