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專業地了解桂東縣高中生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升學生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2月24-26日,桂東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通過“桂東心理”微信公眾號、運用問卷星開展了網絡心理調查,使用的是癥狀自評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因子)和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問卷(由情緒自控、行為自控和思維自控三個維度組成)。截止至2月26日24:00,共收到問卷510份,其中470份為桂東縣第一中學在校學生,回收有效問卷399份,其中男生127人,女生272人,高一學生141人,高二學生123人,高三學生135人。
通過spss軟件統計分析后發現,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同時也有令人欣喜的部分。
首先,我們將疫情期間桂東縣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全國中學生的綜合樣本相比(詳見表1),發現桂東縣高中生在軀體化、焦慮、敵對、偏執等因子的得分顯著低于全國中學生(該問卷的分數越低表示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而在人際關系敏感上顯著高于全國中學生,這表明,桂東縣高中生的負面情緒較少,心理問題較少,整體處于較好的心理健康狀況,但在人際關系上學生普遍比較羞怯,公眾場合不善于溝通表達,對人際沖突和矛盾比較敏感,處理沖突的方式更多是回避。
疫情期間桂東縣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全國中學生的綜合樣本(劉恒,2004)相比,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可能的原因:第一,社會因素,一方面,桂東縣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腹地,是典型的革命老區、湘贛邊區、深山林區、貧困地區,作為遠近聞名的“養生天堂、避暑勝地、世界氧吧”,群眾幸福感強;另一方面,截至本研究調查期間,桂東縣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一直為0例;第二,教育因素,桂東縣教育局高度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3月創建了桂東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在疫情期間建構了以“心理防護宣傳”、“戰疫心理微課”、“心理防護培訓”、“網絡心理輔導”為核心的立體心理防護體系,“人民日報客戶端”等主流媒體曾以《桂東:為師生家長戴上“心理防護口罩”》等主題進行了報道;第三,取樣因素,本次調查采取自愿參與的方式,參與調查的高中生更關注心理健康狀況。
然后,我們用中位數分組法,將自我控制問卷的總分劃分為自我控制高分組和低分組(詳見表2),我們發現,自我控制高分組的高中生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狀況的各項因子分上均顯著低于自我控制低分組,這也就是說,自我控制高分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要比低分組更好。另外,還有相關研究發現:中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與學業成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王紅嬌,2003),即自我控制能力越高、學業成績越好。
上面提到的自我控制在生活中來說,也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與我們的情緒、思維、行為息息相關。在心理學中來講,它既是一種能力,同時還是一種資源,1998年,Baumeister等人首次提出這一理論,之后在研究中也得到了多次證實(Hagger, Wood, Stiff,et al.,2010),他認為每個人可以使用的自我控制資源是有限的,一旦損耗了自我控制資源,這種資源就會變少,所以很多人會在一段高強度的工作、學習之后,感覺到后來的力不從心,所以與其說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夠,不如說是資源用盡了。
對于學生來說,長期的高強度學習就比較容易進入一個類似的倦怠期,其實就是自我控制資源的消耗期,這時在學習中就會出現低自我控制的狀態,比如疲勞、開小差、記憶力和學習效率下降等,長期處于低自我控制的損耗狀態可能會引發個體的情緒和行為的失控狀態,比如焦慮、抑郁、恐懼、飲食和睡眠偏差等。如果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個體的感受會變的糟糕,心理健康狀況會受到較大影響。
然而,許多研究都證實了,這種損耗狀態是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得以恢復,比如為身體補充能量(竇凱,聶衍剛,王玉潔等,2018),適當讓身體休息和放松(Kouchaki,Smith,2014),通過一些方式激發更多的積極情緒(袁冬華,2009),樹立更為明確、具體的目標(Webb, Sheeran,2003),進行專業的正念冥想(Friese et al., 2012),觀看一些自然環境、綠色的圖片(鐘瑤,2018)等,都可以使個體恢復自我控制的資源,處于元氣滿滿的狀態。
說了這么多,大家都明白了這些做法的關鍵點,如果你感覺到疲憊無力、有一些負面情緒,并且這些影響到你的學習狀態,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適當放下一部分要去的事,使用一些方法去恢復狀態,可以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
明天又將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鏈接:打卡!居家學習 記錄成長
3月2日,“生活中的小確幸”與“有氧運動行動派”微信打卡活動已經正式上線,歡迎大家在居家學習期間,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時,亦能收獲更多的幸福與成長。
福利:在活動開始時和最終結束時用3分鐘參與心理調查,然后認真參與微信打卡活動,最終結束時可以私信“桂東心理”微信公眾號,獲得自我控制能力變化情況。
【來源:桂東心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