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學習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提到孩子學習,大多數(shù)家長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
從我們自己被教育的經(jīng)歷里得出經(jīng)驗,以為孩子就是要不斷鞭笞,不斷提醒,不斷敲打的,不能總是夸贊,以防會得意忘形。所以再優(yōu)秀的孩子,在父母眼里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更進一步。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
很多孩子的成績在被家長不斷地鞭笞和敲打下,毫無起色,甚至一落千丈;親子矛盾也因此愈演愈烈,家長焦慮無助,孩子也痛苦不堪,怎么辦?
家庭教育專家汪莉老師日前的線上微課中,說到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的幾大要點。重建親子關(guān)系,提升學習成績,建議從以下9點出發(fā),和大家一起學習!
1、以成長為目標
打破“成績就是一切”的錯誤觀念,告訴孩子成績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要著急,只要努力,一定會越來越好。
今天的你只要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就好,我們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
成績只代表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我們可以從成績出發(fā),看自己還有多少成長空間。成績越低,成長的空間越大。不管現(xiàn)在成績有多少,每一分都值得珍惜。不要著急,慢慢來!
不要低估十年能做的事,也不要高估一年能做的事!
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2、亮點原則的運用
孩子的自我觀念來自于身邊人對自己的評價,其中父母的評價尤為重要。
一些錯誤的諸如“我不行”、“我不能”等自我觀念的形成,正是在孩子還小時,家長灌輸進去的。
要想改變這些錯誤觀念,必須從家長做起,用亮點原則改變孩子錯誤的自我定義。
讓孩子重新定義自己,找到“我能行”的感覺。
家長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愛的能力和審美能力,無條件地欣賞孩子,發(fā)乎于心,發(fā)乎于情,讓孩子覺得在爸媽眼里,自己足夠好。
讓他擁有配得感,從而形成較高的自我價值!
3、傳遞正確的學習觀念
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為了用,而是為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家長要學會提出恰當?shù)膯栴},讓孩子在一問一答中找到思維的樂趣,將好奇心上升到疑問,疑問上升到反思性思維上去。
4、做好時間的榜樣
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導孩子做時間規(guī)劃,每天什么時段做什么,做孩子的榜樣同時,也和孩子一起,同步成長,逐漸養(yǎng)成良好習慣。
5、創(chuàng)建快樂輕松的家庭氛圍
教育即生活。學習和生活是一體的,不是隔裂的,把生活還給孩子,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去學習!
讓媽媽做回媽媽,愛到最美是陪伴,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孩子迎難而上,更要陪伴孩子,做他的堅強后盾。
把家庭氛圍搞好,讓孩子放松快樂,自然成長,一定會長成他想成為的樣子。
6、相信相信的力量
不管孩子現(xiàn)階段的表現(xiàn)有多差,請堅信他骨子里是好的,在你的影響和教育之下,也必將越來越好,要把相信的力量傳遞給孩子,孩子有個被信任的感覺,就有了自愈能力。
每個孩子都能行,只要我們把愛給他,把信任給他。
7、幫助孩子找到學習方法
教育市場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書籍有很多,因孩而異,家長了解一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必須要調(diào)動孩子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找到了學習動力,再加上恰當?shù)膶W習方法,學習并不是什么難事,而任何孩子都不會拒絕有趣的學習,因為好奇心是人的本性。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游戲。所以,如何寓教于樂,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學習方法,是每個家長需要深思的。
8、尊重孩子
尊重即看見,我們在看見孩子,尊重孩子的真實感受,和孩子產(chǎn)生一種平等互助的關(guān)系,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9、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雖然很長時間的堅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對于低年級孩子,家長默默做好自己,孩子自然看在眼里,潛移默化,言行錯不了;而對于高年級孩子,我想家長有必要和孩子之間有幾次有效的親子溝通,告訴孩子好習慣的重要,你是怎么做的,你打算如何改正等,和孩子約定一起養(yǎng)成某些好習慣,相互督促,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