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恰恰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學習要求。
哈嘍,各位家長,我是邁特,家庭教育指導師,輔導家庭超過800+,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可以成為好父母,只要肯改變。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必須要去逼,不逼的話,他連作業都不會主動去完成。難道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空間,他就能認真學習了嗎?
很多家長對此并不認同。
在我輔導過程中,一位母親吐槽,說自己白天在單位忙得腳不著地,還經常加班,好不容易能到點兒回家了,可看見初一兒子作業本上的分數和紅叉,心里那個恨啊。
對著兒子就是一通牢騷,什么學習是自己的事啊,你不寫老師會批評你的,媽媽很辛苦,能不能體諒媽媽。
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反正都說了,可根本沒效果,人家該干嗎還干嗎。
兒子也一臉的不情愿,抱怨學習太累,不想學。
無論怎么說,怎么勸,也沒用,孩子就是沒動力。
除了學習,就是對玩游戲、聽音樂、玩兒感興趣,還有就是一天到晚的臭美。
我想說的是,有多少家長是讓孩子往死里學的。你們有沒有想過,家長的行為是不是過度了。
一個初一的孩子,一天在學校要待10個小時左右,雙減之后看似學校的作業不多,考試少了,但實際的學習壓力真的少了嗎?
并沒有,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培訓機構雖然取消了,可家長還是要想辦法找私教,安排課外的補習。
有些孩子還要在周末去上興趣班、運動課。
一個正處在荷爾蒙快速增長時期的男孩,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探索欲和激情,他們更喜歡接觸新鮮事物,更喜歡他們這個年齡喜歡的東西。
如果家長天天逼著孩子去學,硬給他塞知識,你覺得孩子會是什么心理狀態。如果他不拒絕、不抗拒,那這個孩子的心理一定會出問題。
一個孩子的好奇心恰恰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沒有了好奇心,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后不會對任何事情感興趣,干什么也不會有精神。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正確的親子教育,那么,家長們也不要指望在孩子上學之后,就能立馬變成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另外,家長也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時間機械式的記憶,身體機能必然下降,這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只會讓成績下降,更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所以,無論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首先,家長不要強迫、不要像監工一樣時時刻刻盯著孩子。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學習,也無法讓孩子像復印機一樣去復刻知識。
偶爾休息一下,孩子要慢養,培養培養親子關系,給孩子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家長也可以借此機會提升自己。
家長真的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他們沒有想像的那么堅強,所以,放慢腳步,事情才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