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行雙減,很多家長無所適從,到底是從此撒手不管,還是從此以后就到了拼媽的年代了?聽完昨天孩子老師組織的家長會,我有了很多的收獲,如果你也存在一絲困惑,那就一起來學習吧。
培育孩子,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是孩子的兩條腿,每一條腿都需要健康麻利。
孩子的每一階段都很重要,而大班尤為重要。因為既是幼兒園生活的最后一年,又是銜接小學一年級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里,對于孩子的好習慣,主要就是這三個方面的習慣養成。
1 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
主要包括坐、站、行的姿勢。孩子們好動,坐不住是很正常的,適當提升一下每次坐到時間,灌輸給孩子正確的姿勢,這可能會讓孩子受益一生?,F在寫字和站立的時候,我都會用“像天鵝”一樣的姿勢來提醒女兒。
其次是進餐習慣。在家里要督促孩子,少吃零食。目前班級里的氛圍較好,已經沒有小朋友需要喂飯了,但挑食問題還是不容忽視。大部分小朋友已經習慣了精細化的飲食,但如果攝入太多的高蛋白和脂肪類的飲食,可能導致骨齡發育提前,也會導致骨骼線提前停止發育。在家里還是要鼓勵孩子不挑食,多吃些粗糧、蔬菜,適當補充蛋白和脂肪。
隨后是飲水習慣。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有時候會顧不上喝水,家長接孩子回家后如果發現水杯是滿的,那要及時提醒老師進行關注。喝水少,孩子容易上火,不利于健康。
秋季來臨,也是傳染病多發季節,要注意多運動增強體質,同時也不要吃得過飽。作息方面,盡量做到早睡早起,這也是為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
大班的小朋友,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家庭中的家務事,鼓勵孩子參與其中。比如幫助擺碗筷、倒垃圾、清理寫字臺、玩具角等。
2 學習習慣和自主性
需要在家里給孩子設置一個專門的學習角落,比如專屬的寫字臺和小書架。這樣有利于營造學習的儀式感,寫完作業和看完書后,一開始協助孩子一起整理保持桌面整理,等孩子知道怎么整理后,把這個角落的維護權都歸還給孩子。
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確保一定的閱讀時間。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指讀法,就是一邊讀一邊用手指著字,順帶讓孩子識字。識字最好結合生活場景進行,比如看到孩子感興趣的廣告牌,就停下來告訴她這是什么字。孩子感覺輕松,容易記住,識字學習也可以成為場景化的游戲。
每個孩子都有她的特定節奏和敏感性,有些孩子很小就對數字感興趣,有的可能到小學1年級才開始有意識。尊重孩子的獨特性,不用過于焦慮。游戲時,讓孩子嘗試一下邏輯思維游戲,或者有關數學的繪本。
此外,每次做完作業,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提前將物品放回到書包,方便第二天拎包就能去上學。
3 行為習慣
注重身體鍛煉。小班和中班的時候,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練習了拍球,大班時會教小朋友們學跳繩。跳繩這項運動的好處很多,既能幫助鍛煉瘦身,還能有助于長高。
參與家務事多的孩子,在教室的表現也非常棒,很多小朋友積極地幫助老師整理玩具,或者幫助同學做些事,這些都是融入集體的特質。
關于安全方面,涉及到門窗、插座這些的,孩子們都已經掌握。但在游戲中,有時候孩子會過于激動,可能會發生一些磕碰。老師們會努力照顧孩子,但如果發生小意外,也懇請家長們多些理解和包容。在教室里,班級里的小朋友們都能和大家和睦相處,這點也很不錯。
這里也需要強調性別意識,大班的小朋友對于性別差異已經有所覺察。需要提醒孩子保護隱私,小背心和小短褲保護的地方是絕對隱私,不能給別人看,更不能碰。
另一項重要的,就是建立規則意識。孩子在學校里、家里和社區里,對于錯誤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幫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會傷害自己、干擾別人,那一定要明確界限。
分享玩完了三個方面的習慣,其實特別重要的是這兩點。
1 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任何一個習慣都不是輕松形成的。開始的時候,需要父母提供孩子嘗試的機會,讓孩子多多參與,同時鼓勵孩子的細小進步。想要孩子成長,家長要學會容錯。珍惜孩子犯的每個錯誤,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啟發孩子下次怎樣做更好。孩子有了信心,自然會越做越好,自律也不是夢。
2 重視陪伴,用心溝通。
當孩子來求助或找你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放下手頭的事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你的快速反饋,換來的是孩子的歸屬感。
和孩子的溝通,可以從每天接孩子放學或者睡覺前的聊天開始,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媽媽可以當個好榜樣,比如說“今天學校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呀?媽媽今天看到……”寫作文,其實就是從每天的交流和表達開始的。
教育,不要只關心成績。開口閉口談成績,會讓孩子感覺厭煩。無條件的愛,不是和成績掛鉤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都要學會欣賞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會長成你口中的樣子,想一想你平時都是怎么評價她的。
其實,家庭教育的基礎就是親子關系。你和孩子的關系有多牢固,你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