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2016年有62000名青少年自殘身亡。自殺是大齡青少年(15-19歲)的第三大死因。”——世界衛生組織青少年精神衛生專題(2018.9.18)
在發生自殘行為的人群中,以初中生居多,這個調查結果讓家長們非常吃驚,然而卻是事實。
前幾天有個家長問我:讀初中的孩子自己拿刀片劃破手掌,家長發現他經常這樣做,這是在自殘還是鬧著玩兒呢?
我詢問她詳細的情節,這位家長說:孩子開始是在手腕處做一些劃破切割的行為,有掩飾不讓家長看到,天漸漸熱了,需要穿短袖的衣服,孩子仍然用長袖衣服遮擋手腕的窗口,媽媽才發現男孩手腕和手掌有斑駁的新舊傷痕。
媽媽發現的時候,男孩對媽媽說,自己是鬧著玩兒的,掩飾過去。媽媽心里很疑惑,擔心孩子在隱藏一種自殘自傷的行為,又擔心孩子這種鬧著玩的方式不恰當。于是詢問我,究竟這個孩子是認真的還是鬧著玩兒呢?
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青春期孩子的特點: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容易波動;漸漸地從家庭中游離,更多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活動;由原來對親人的摯愛之情,拓展到對同學、老師、明星、科學家和領袖人物崇敬和追隨,由自愛到愛集體、愛家鄉、愛人民、愛祖國、愛整個全人類。
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心理: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4.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5.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壓抑的情緒和來源
基于青春期的特點,我們發現:孩子的負面情緒有可能和外界環境有關,但是這些負面情緒需要在家庭中緩解,使得孩子內在得到支持,更好的進行同一性整合,更快成長。
假如家庭給不到孩子恰當的支持,足夠的愛護,孩子內心的力量感不夠。一些負面的情緒慢慢的積累起來,就會變成跨越身體邊界,用這種自傷的行為來發泄內心的情緒。
不能傷害別人,就傷害自己
有些家長,不僅無法幫助孩子面對問題,不能夠清晰的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況,甚至還會火上澆油,還會在孩子的心上戳刀,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外面遇到的事情,還不如在家庭里面受到的傷害更大,讓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感,自己一切都是錯的。這些負面的情緒讓孩子有一種拿刀去傷害人的沖動。
然而,傷害自己的是家人、是父母親,孩子心里知道父母親對自己的照顧和養育,雖然心靈上被傷害,被家長的情緒裹挾,自己很痛苦,甚至生不如死。但是孩子是愛父母親的,他們做不到拿刀刺向自己的父母親,所以他們只好轉而向自己的身體發出攻擊。
這具身體是父母親給予的,是父母親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那么傷害自己的身體就等于間接的傷害父母親,這是孩子潛意識的目標。以至于孩子在割破自己皮膚,看到血滴出的那一瞬間,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我在個案中接觸過的自傷、自殘行為的,基本上是有家庭支持不足的心路歷程。然而,只要現實中能夠生活下去,哪個孩子愿意去傷害別人?當孩子出現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家長不要被他們的說辭所迷惑,認為不過是孩子的玩笑,因為出現這個現象,說明孩子內心壓抑的十分痛苦。
建議家長朋友們能夠強化家庭的功能,從以下幾個角度給孩子提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01正向回應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出現厭倦抵觸的時候,家長要了解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孩子們的情緒化,往往代表他們是在長大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思考、需要支持的力量。家長不要干預和否定孩子,相反,要運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幫助孩子思考。
當孩子開心愉悅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擊他。孩子的喜悅不代表他們就得意望形,恰恰相反,越成功的孩子,越具備審慎的能力。只有體會不到成功滋味的孩子,才會為了降低自己的高焦慮而冒進。
無論孩子出現什么樣的情緒狀態,青春期,絕對是孩子給父母親的一次和解的機會。
在這個寶貴的時間段中,當父母親愿意包容這個時期的各種現象,孩子就會一點一點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家長對他的照顧和支持。他們的情緒化就比較少的表現出來,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孩子也可能表現的更加情緒化,那也是因為孩子感覺到了安全,他的心在向父母親靠近,最終達到負面情緒越來越少的目標。
02幫助孩子面對困難
孩子有自殘行為,因為他們內在積累了太多負面情緒,一定是因為他遇到了困難。當父母親看到孩子的情緒是不開心的,能夠給予孩子他希望得到的、恰當的幫助。我們既正向支持又不替代孩子,能幫助孩子出謀劃策,給孩子鼓勁兒,支持他面對自己的困難,解決他自己的問題,給孩子處理他自己問題的所有權。
面對困難的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認可和鼓勵,不是貶損和打擊。有些家長認為:他本來就不認真,功課也不好,我再認可他鼓勵他,他就停步不前了,怎么辦?
事實上,只有孩子感覺到無論他考什么成績,爸爸媽媽都是無條件地愛著他的,他才能夠心生勇氣,努力去爭取自己最大的勝利。
03支持孩子成為他自己
我們說了很多孩子被裹挾、被壓制、孩子無所適從,孩子面對問題辦法少。
現實中孩子所需要的,是跟隨自己天性成長的腳步,成為一個和任何人都不一樣的他,并不是長成一個爸爸媽媽期待的樣子。
支持孩子成為自己,做父母親的首先要接納自己成為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接納孩子,做到這一點,是需要我們家長朋友更好的學習成長的。尤其是初中生的父母親,要能看到,初中生已經開始,想要更多自主,想要更多獨立一些的生活,想和朋友在一起親近,想要有自己的小秘密。根據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家長需要給予孩子這些空間,才是支持孩子成為自己最關鍵的做法。
04支持孩子交同齡朋友
同齡朋友在一起,有更多共同語言,更加能夠緩解內心的壓力。家長不要認為交朋友耽誤學習,就一味要求孩子在家學習,不給他們出去的機會。
男生一起去打球,女生一起做話劇等,都是非常好的社團活動,孩子們之間有更多交流,他們對家庭的認知、對情緒的感受、對于困難的解決方法,都會豐富很多。
看到孩子有自殘行為,從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以上改變,還需要家長敏銳地發現孩子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以免有孩子被脅迫的惡性事件發生,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這樣的事故越早發現,越早進行干預,孩子的心理創傷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