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暑假過后,有一批孩子即將進入一年級學習,一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開始,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習慣會在這一時期形成,并且對以后的人生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語文老師于敏說:“父母不僅是孩子生命的給予者,同時還是孩子生活上的老師;教育指導孩子的成長,不是單純的給孩子講道理,而是要用愛去滋養孩子的成長,用心教育,用愛呵護;在學習上督促、鼓勵;在個性上培養、發展,在問題上發現、指正,讓孩子始終成長在健康積極的軌道上,成為最優秀的小學生。”
小學生活不同幼兒園,凡事有老師幫忙,孩子進入小學后,就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要求孩子不僅在生活上要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學習上也要培養良好習慣。
對于還沒接觸過小學生活的一年級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想讓孩子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有點不太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讓孩子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善于引導孩子。
父母要和孩子經常交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表揚夸獎孩子,鼓勵孩子探索,也可以跟孩子共讀一本書,一起暢談自己的感想,父母主動學習,帶動孩子,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從小時候,父母就已經開始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特別是閱讀的興趣,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學習一般不會太差。
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孩子如果對學習不敢興趣,那么他在學習的道路上很難走遠,所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幼兒園時,一節課可能就30分鐘,上課期間孩子還可以隨意站起來,或者想上廁所了直接出去,想喝水了找老師要,幼兒園的孩子他可以安靜地坐下來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上了小學一年級,就沒那么隨意了,上廁所或者喝水等其他個人私事都得在課間完成,一節課45分鐘,孩子得堅持下來,并且能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這就需要父母在家,提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培養孩子專注力,我覺得最方便的就是帶孩子“拼圖”,拼圖是很費時間的,也考驗人的耐心、觀察力、專注力,多帶孩子拼圖,對于孩子提升專注力是很有效果的。
我兒子一歲多開始拼圖,最開始他找位置,他指哪里,我幫他放哪里,現在剛過3歲可以自己獨立拼圖,他很有耐心,他會把家里拼圖,挨著拼一遍,一座就是大半天,拼圖對于孩子專注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呢,閱讀真的是件萬能法寶,最開始時候,孩子可能會啃書,撕書,但是當你不斷帶孩子重復閱讀的過程時,你會發現慢慢滴好多壞習慣消失了,甚者孩子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不可自拔。
另外“走迷宮”“尋寶游戲”“舒爾特方格訓練”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作為家長,要想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
3.父母要幫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幫助孩子順利進入一年級生活。
在幼兒園時候,如果上課想喝水、想上廁所可以找老師,但是上一年級以后,家長要幫孩子改掉這些習慣,告訴孩子課間10分鐘是學校留給學生解決自己私事的時間,這個時間你可以去打水、喝水、上廁所,或者跟同學聊天,但是老師上課時候不可以聊天的,不然影響課堂記錄,打擾他人聽課。

另外一年級的孩子一下子不適應45分鐘這么長的上課時間,也有可能會做一些小動作,對自己約束力不夠,家長需要提前引導孩子,從思想上改變孩子,那些事上課不能做,應該什么時間做,引導孩子度過難關。
4.鼓勵孩子自主學習。
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喜歡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磨磨唧唧,家長一著急就喜歡告訴孩子答案,還沒等孩子思考過來,家長就已經說出了答案,孩子失去了自主思考的空間,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動腦思考了。
探校菌采訪過成都一個學霸,采訪中學霸說:“我覺得學習并不難,它能帶給我許多快樂”,網友說:“一看就不是被逼出來的孩子”。

其實現實就是如此,與其被動讓孩子學習,還不如讓孩子主動學習,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學習,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必須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學習上給孩子留足夠的空間去發現自己,如果孩子做的好,會受到表揚,做的不好,會受到批評,讓孩子自己承擔學習的責任,逐漸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也是如此,我們不求快,但求穩,細水長流,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從一年級開始。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育兒事務所##有趣世界童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