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過的春節剝桔子的實例(不再贅述了,看前面文章自己補補吧)。
那個這么一個行為,意味著什么呢,這時候我的孩子剛學會走,還在姍姍學步的樣子。讓他明白,在家里頭的位置。也就是說呢爺爺奶奶是第一次面。媽媽爸爸是第二層面的,你是第三層面的。
哦!當他這么小,你就開始有這樣的一個行為方式教育他的話,那么以后你不用再說什么,她就會知道在家里,一旦有什么事情,誰是第一位、誰是第二位,這就是觀念的形成。
所有剛才我們講,孩子如果在很小的年齡開始偷拿東西,這個行為本身在于什么,再小一點在他一歲多,兩歲,三歲,就是他早期。
我們父母通過嘮叨的方式給孩子
灌輸一種觀念,
這個行為是不是做到位了,
那么這個有些家長也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啊,我的孩子并不是偷錢,他只是偷拿我的家長的錢。
那麼其實呢,我想說什么,就是偷拿家長的錢,他的行為性質,雖然是家內的,按法律來講是夠不上犯罪的,但是呢這種行為呢?隨著她的年齡增長,往嚴重的方向發展,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最開始第一次拿我說他不懂得這個行為的性質。
但當她每一次拿到錢,他通過拿到錢之后。體嘗了一種快樂,就消費呀、或者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挺好,快樂之后,他會重復這樣的行為,那也就是說呢,這種重復就會形成他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分析第一個是觀念,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呢?就是行為習慣。
什么叫行為習慣呢?行為習慣往往就是說某一種動作,某一種行為活動。再重復最的情況下,他最后形成不用思考,也可以發生的,這樣一種現象,這個我們稱他為習慣。這個習慣了也是這樣?我們知道人出生,到他真正的開始發現她出現問題。一般呢短短的幾年,
長點也就是10余年,那么這個階段呢,有些家長就發現,等到發現他問題的時候吧。這個怎么樣能夠改變他,或者說怎么能不再讓他發生。這個東西就覺得是一個很困難的東西,剛才我講如果我沒補上的話,他的行為習慣也形成了。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哪呢啊,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于——第一次!
當孩子第一次做某一個行為的時候,
是否被父母及時的發現。
我們講行為,行為最好事不過三。
如果說他已經過了三次才被你發現的話,
應該說這樣相對的就比較晚了。
那么第一次行為呢,如果我們家長及時發現,并給與重視的話,及時的采取些方法,那么也能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
那么這種呢一般就是采取哪些方法?我講首先的就父母要真正的關心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呢,也可能自己工作忙,還有孩子放在這個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他的外公外婆啊,來照顧的話,平時呢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孩子。
那么,在過程當中,可能忽略了或者錯過了孩子早期的行為發現。那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有些父母,雖然發現了,但是呢他用的方法不得當,這也可能會導致這個第一次的行為沒有受到及時的處罰。行為的第一次,我們應該怎么辦。
有很多父母呢,當發現孩子出現了一個不好的行為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很憤怒。那么很多家長呢,這個往往采取的是一些最簡單的這種責罵的方式;
一對雙胞胎,下學之后興高采烈的跑到一個這個離家不遠的這個書店,書店里面有賣這個音像品。孩子在那看,結果看了一盤比較喜歡的東西,很喜歡因為沒有錢,拿過來以后,偷偷的藏在衣服下頭,然后往外走,沒有想到門口有那個就是保安的那種,那種儀器的檢測;當聽到叫聲的時候呢,保安就過來了。
結果這保安呢,把這倆孩子扣除以后,這個不讓走,而且說他們就是小偷,偷東西。于是呢,有人就把他們的父母叫來了。
母親來了以后呢,母親首先問怎么回事,保安就說你的孩子偷東西,偷了我的這個錄像盤。那個母親呢就很生氣,回過頭來就撥了她們兩個的腦袋,給了兩巴掌。說你們怎么這么丟人啊,等等等等說了一些話啦,罵這孩子。
那么最后呢,這個討價還價。母親交了罰款之后,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一邊走的,母親還在一遍罵,
這兩個孩子就羞愧難當啊,低著腦袋就往家跑,進了家門兒以后呢,家里還有其他的人,就問怎么回事啊,他媽媽就開始敘述,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個孩子鉆進了自己的屋子,最后從樓上的窗口跳下去了。
那么這個母親他這個問題的處理,就有一個不當。也就是這說了。當遇到這種情況,你到了商店,遇到孩子這種情況,
你在處理的時候,
首先應該讓孩子回避,
也就是讓家人把孩子先帶回家去,
然后在這里問清情況,解決問題,
然后回家再問孩子怎么回事。
而且呢,在這個過程當中,
不要表現得非常的過分,
誒,膽兒大回家我好好收拾你啊,
等等,有這樣一種威脅性的語言。
那么這種語言,可能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該怎么辦,剛才我講,其實有些孩子他從小也有羞恥心。所以我們講這個行為的第一次,當你發現孩子出現行為的第一次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處理這問題。
一個方面呢就是不要急,自己要先冷靜下來,然后想一想怎么去談。第二點就是,對于孩子這個錯誤的這個問題呢,要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說,自己錯在哪,然后以后應該怎么做。
那么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當孩子一旦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以后有意識的,不去做這樣的行為,才會有意識地來控制自己。
我記得有一個父親,在處理孩子第一次行為問題的時候,采取的方法非常可取。當然這個孩子不是偷錢,也是一個很小,這個小學上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學校跟人家打架,把人家打傷了。
打傷了以后呢?老師那就打電話,找他的父親,說你的孩子學生把人打傷了,讓他過去。父親過去之后呢,跟老師談了,了解一下情況,然后等孩子下學回到家里。
父親說你過來一下,二、三年級的孩子我們知道他也不是很大,那他站著的高度可能也就是父親坐著的高度。
父親坐在那里,問他說你今天在學校干什么呢?孩子第一句話就是,沒有啊我什么也沒干。那么父親說你是不是不跟人打架了?
然后這孩子考的轉著脖子說,他欺負我,他怎么著、怎么樣。然后他父親說你把人打成這樣,你對不對?
然后他說,誰讓他招我~等等等等,這孩子就在跟父親頂嘴。父親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可以給他倆耳巴子,但是呢,我沒打他。
我就坐在那里看著他的眼睛。父親說我就坐在那,盯著他看。這個孩子剛開始歪著腦袋、梗著脖子很不高興。
他父親一聲不吭,就這看著他,到最后這孩子把腦袋低下了,然后當他低下以后,父親又講,說你再自己想一想,你這種行為對還是不對?
那么和同學發生沖突應該怎么做,那么這個孩子呢,最后說爸爸我錯了,爸爸問他你錯在哪了啊?
這孩子講我不應該打他,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后來父親講,說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正告他,你說你要再欺負我,再欺負我的話,我就告訴老師。
我覺得這個父親在這個過程處理的非常好。他并不是簡單地方式去處理,而是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知道他錯了,然后還要問他他你錯在哪,然后讓孩子自己知道,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所以呢,我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從他的觀念和行為,我們該怎么去教育。
那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家庭條件很好,孩子還偷家里的錢,這種情況是怎么回事?
這種情況呢,除了孩子觀念的形成,還有他第一次行為發現的及如何教育的問題之外呢,我認為也有一個對孩子的理解問題。
尤其是對一些進入到青春期以后的孩子。當時那個母親我就跟他談這個問題,我說你這孩子已經初中了,我說你每個月給他零花錢,他媽媽說要錢我就給,但是我沒有單獨再給他零花錢。
這里頭的就有一個問題,我當時講。我說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孩子身上沒有一個自己支配的、屬于自己的已支配的一分錢的話,那么他有在外出的時候,別的同學如果買點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行動的時候。
他卻說我身上沒錢,我得回家跟我媽要。那么,要呢我又得有理由,有的事情的,他又不愿意告訴你啊,他已經大了,他有自己的隱私了,他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我說你應該調整下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那么我在這里也講,一個我個人的觀點。
我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我從小學就開始。一周給一點點零花錢。這個零花錢是什么呢啊?就是說誒,你如果在外,確實需要坐公汽車,或者說你要買點吃的,買點零嘴啊,課間餓了,買點兒吃的,那個也可以自己支配,
但是我告訴孩子,如果你省下來呢,這錢就是你的,如果你花光了我絕對不給你補。
這時候孩子呢,就有一種,這錢就是屬于我支配了,所以我后來就發現她開始慢慢攢錢,把錢攢成一個大數,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我講,給孩子一定的這種對錢財的這種支配的空間,讓他從小開始學會,能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東西。
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既有選擇又有支配。那我想孩子的這種花錢方式,比那個找出理由才能拿到錢那種要更為自由,而且他更愿意選擇后者。
當然了,在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順便還要提醒一點,就是說這個零花錢一定要適度。
給孩子零花錢一定要適度。為什么呢?主要兩個方面,一個錢呢不能給的太容易,給的太多,讓孩子覺得這個錢很容易得到,而且他花不完很多。那么這樣的話呢,這個孩子他也不會形成剛才我講的那種計算、理財、愿望的控制,然后得到更大滿足,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孩子身上帶的錢很多,他在上學的途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我們知道嗯,現在一些這個大的孩子攔截小孩子,這種情況也比較多,所以呢,跟孩子講這個零花錢,你要是如果帶的話,應該怎樣帶,比如我給孩子小學一周五塊錢吶,那我告訴她,一天你就帶著身上一塊錢。
如果要遇到一些什么事情,回來要告訴媽媽,那什么意思呢,就說,有別人跟你交錢,有別人來搶你的錢,你要告訴我。隨著他上中學,你再調整,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所以我剛才講的就是以這種方式呢,給孩子一定的理解和尊重,給他自己一定的支配空間,那么這個呢,也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現那種,最開始它只是因為某種需要而偷拿的,這樣的一個行為。
那么這個偷拿的這個行為。
剛才我講了,
他只是這個少年早期的一些不良行為。
他并不一定必然發展到什么,
最后的盜竊犯和偷竊犯的。
所以呢,我覺得這個成年人,
所有的成年人。在遇到這個,
只要是十歲以下的少年,
出現偷拿行為的時候,
我們應該特別重視這個怎樣來對待他。
首先這個孩子,他做這個行為,剛才我講了,只要是十歲以下的,最初的偷拿行為,他往往還是一種心理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而且呢,孩子他往往在一些錯誤行為之后,一定要給他留出一個自尊。如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個事情,被別人傷害,
所謂傷害就是什么,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我是小偷。
他可能就會喪失自尊,那么一個孩子,如果小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被盡人皆知,那么當他一旦因此而喪失自尊的話,那么我們想,沒有自尊的孩子,他會是怎樣行為。
那么他會破罐破摔,他會由此墮落,或者有此行為發展到更為嚴重。所以呢我們再講,當發現孩子第一次偷拿的時候,無論是父母,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社會上所有的人,我們首先的第一個觀念,是要想到他們是未成年人。
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那么對于他們的過錯,我們既要明確的指出來,要批評、要制止,要讓他轉變,
但更重要的要維護他那顆不太成熟的幼小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