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家的孩子總是自帶光環,能夠引起大眾的關注。而我們常會發現明星家的孩子英語幾乎個個都非常好。
比如說,吳尊的兒女Neinei和Max在《爸爸去哪兒5》當中狂飆英語。而陳小春的兒子Jas per更是以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暖化所有人的心。
再比如,李湘的女兒王詩齡Angela曾經在微博中曬出自己示范解數學題的視頻,更是全程英文講解。
而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在2014年,就跟著爸爸一起全英文完成英國文豪托爾金的經典繪本《圣誕老爸的來信》的翻譯。后來,又自己獨立翻譯了托爾金先生的《幸福先生》。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下,為什么明星家的孩子都那么牛,學習語言都那么輕松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有錢能夠給他們上早教和國際學校嗎?
孩子外語學習越早越好
先說個我見過的例子。大寶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去一個游樂場玩,看到兩個中國阿姨帶著4個德國小孩在玩。4個德國小孩兒,中文說得都非常溜,德文也說得非常溜。有趣的是,4個小孩在一起玩時,他們交流使用的是德語。但是他們來找中國阿姨的時候,都講的是中文。
我就好奇地跟這兩個中國阿姨聊天兒。從她們口中我才知道:原來這兩個中國阿姨一點兒英語和德語都不會說。這4個小孩是兩個德國家庭的,他們父母長期在中國工作,但是不會說中文,只會德語和英語 。
這兩個家庭一來到中國之后,就請了中國阿姨來幫忙帶孩子。德國父母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她們正常用中國話跟孩子交流就行,平時帶著孩子玩一玩,也不需要做飯。
她們帶這些孩子已經有三年了,每個孩子中文都說得非常好。而這些孩子,有的是在中國出生的,也有的是從德國出生,在兩三歲的時候來到中國的。
這個例子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越早學習不同語言,越容易。
早早學習外語不容易與母語互相干擾。
這在腦科學上也是有證據的。如果孩子從小學習雙語,兩種語言在他的大腦里的表征區是網狀交織在一起的,像馬賽克一樣。但假如成年后才開始學習第二外語,中文和外語的表征區就是分開的,涇渭分明,是有清晰的邊界的兩部分。而成年后才學習外語,如果你不經常使用,這一部分的語言邊界就會開始模糊,外語能力就開始退化。而對于一個從小就學習雙語甚至多種語言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外語表征區與中文表征區是混在一起的,各種語言之間可以自如地跳轉,不會互相干擾。
舉個例子來說,一些混血的多語言家庭,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可能會一會兒說中文,一會兒說英語。但是年齡稍大之后,他會自動地把中文和英語區分開來 。跟媽媽說中文,跟爸爸說英語,自如地進行切換。就像那4個德國小孩,他們之間交流用德語,但是跟中國阿姨就會用中文。
越早開始學外語,外語發音越準確
大家是否聽過印度式英語、日本式英語以及韓國式英語呢?雖然都是亞洲國家,同樣都是講英語,但是我們卻會帶出不同國家的口音來。
這是因為,2歲之后的孩子會慢慢喪失辨別母語里沒有的那些音的能力。
比如,日本嬰兒在6~8個月時能夠分la和ra這兩個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日語本身的體系當中并不區分這兩個音,結果,絕大多數的日本人就喪失了區分la和ra的能力。
所以說,從神經可塑性的角度而言,孩子的語言習得要越早開始越好,而且要在他所處的環境當中,給予大量的語言刺激,這樣孩子大腦中的語言中樞才能夠被這些刺激所塑造。
普通家庭如何讓孩子學習外語
1.磨耳朵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他獲得豐富的語言刺激,讓孩子沉浸在外語的環境里。如果家長本身說不好外語,那么可以借鑒現在比較有名的“磨耳朵”的方法。也就是,在孩子耳邊經常的放一些外語的歌曲、兒歌、演講等等素材。也可以通過看英文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愛探險的朵拉》等等,以及講英語繪本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不斷地去捕捉和識別外語的音,為孩子學習外語培養良好的語感打下基礎。
2.情境中學習
當然,如果父母英語比較好的話,我們更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在現實的場景當中,大量地使用外語跟孩子交流。
這里邊也有2個小技巧。
一個是盡量由一個固定的角色跟孩子講外語。比如,爸爸的英語好,就經常由爸爸跟孩子講外語。而媽媽主要是用中文跟孩子講。
第二,就是外語一定要有互動。不要拿著一個圖片跟孩子講,這是apple,這是pear。因為小孩的大腦不擅長抽象學習,如果硬逼著孩子從字面上去記憶,死記硬背一些單詞,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建議拿著實物跟孩子在具體的場景中來交流。拿著蘋果,告訴孩子這是apple;張嘴咬一口蘋果,eat an apple。做出很美味好吃的表情,The apple is very delicious。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蘋果和apple之間的關系。
在情境當中,反復的重復一些單詞和語句,可以讓孩子更快地學會這門外語的表達。
3.玩節奏感強的英語游戲
研究表明,孩子天生喜歡節奏感,跟著音調打節拍,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和記憶能力。家長不妨跟孩子玩一些簡單的,帶有節奏感的英語游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拍手拆單詞游戲。就是把長一點的單詞拆開來,一個音節一個音節的,有節奏地跟著孩子拍手,讓他感受單詞的音節。比如,butterfly(蝴蝶)可拆分成bu-tter-f-ly4個音節,打著節拍跟孩子一起念,念完之后,再把這個詞的意思告訴孩子。等孩子大一點,可以將一個詞升級為一句話,兩句話,那種比較簡單的兒歌。這種簡單的英文兒歌,在網上的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
這種拍手、打節拍來記單詞和語句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體會到外語的韻律美,在潛移默化當中,就可以讓孩子記住。
學習外語不要當成是一個功課和任務,而是要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在潛移默化當中發展孩子的外語能力。雖然我們普通家庭沒有明星那么多錢去支撐早教和貴族國際學校。但是我們家長勤快一點,就算是利用一些免費的資源,也能夠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掌握外語學習的規律,相信我們普通家長也能夠讓孩子早日輕松掌握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