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一旦養成了好的習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就不需要父母過度的操心。相信“壞習慣難改”這句話,家長都曾聽過,壞的習慣,只會讓孩子終身都受累。而且好的習慣,并不是在朝夕間養成的。對于孩子的心性來說,他們難免會有偷懶的時候,所以好習慣的養成并非易事。

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好的習慣傍身呢?很多家長都在內心問過自己無數遍,可教育的結果差強人意。有的時候,教育孩子也需要借鑒和與時俱進。接下來就分享一位家長的教育心得,據說他也是在多次的摸索中,才找到了精髓,順利的幫助孩子養成了很多讓人艷羨的好習慣。
六個教育小技巧,讓孩子收獲行為好習慣
1、家庭環境的影響
教育中,排在第一位的,永遠都是環境和父母的影響。想讓孩子有所改變,那么家長的言傳身教不能少,通過朝夕相處去影響孩子,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巨大的。想讓孩子安心的去讀書或者作業,可家長卻在客廳開著電視,可想而知,孩子肯定會各種不配合。
所以,想讓孩子養成某個好的習慣,家長要先從自身開始著手改變。很多時候,要求只會讓孩子變得叛逆,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家庭氛圍。

2、引導孩子產生興趣
不管是養成什么習慣,都得要先讓孩子認識和熟悉。所以,家長要先引導孩子深入的了解某個習慣,并且認同這個習慣的好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去配合家長,然后通過日常的行為舉止養成該習慣。
期間,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讓他們對自身充滿信心。因為很多習慣,開始都比較困難,孩子需要足夠的信心支撐自己完成。

3、了解習慣的標準
想要做好一件事,自然需要了解它才行。每個好習慣,都需要從細節處開始培養。就拿寫字來說吧,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練就一手好字,可是單純的說教并不管用。再加上孩子對好字的標準和定義不清楚,自然很難養成這個習慣。
因此,家長需要把“好好寫字”的要求告訴孩子知道。包括握筆的姿勢,坐姿和下筆的要求,都要滲透在孩子的寫字過程中。家長不厭其煩的糾正,才能讓孩子知道寫好字需要哪些要求。

4、持之以恒的鍛煉
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斷的堅持,最后才能成為習慣。對于孩子而言,堅持的過程比較枯燥,甚至可能會半途而廢。所以家長要成為那個合格的監督員,每天抽出固定的時候,陪伴和監督孩子做事。不僅可以拉近親子間的情感,同時還能促進孩子不斷的進步。
說起鍛煉,家長要試著“狠心”。有些時候,面對孩子的撒嬌和哭鬧,很多家長就會妥協。有研究發現,好的習慣需要長達66天的時間才能養成,甚至更長時間。只有長時間的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成為孩子身上特有的習慣。

5、融入“榜樣”的教育原則
孩子偶爾也會有“攀比”的心理,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變得優秀,所以會不斷的像“榜樣”靠齊。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利用榜樣教育的方法,讓孩子多學習他人身上的優秀特質。當然,家長的方法很重要,只有合理的利用這種心理,才能讓孩子有明顯進步。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家長可以先去了解孩子喜歡的偶像,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然后再引導孩子像自己的榜樣學習。

6、對于孩子的表現及時評估
習慣的養成,沒有那么容易,孩子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中斷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記得不要再給他們壓力,更不要強迫孩子去堅持。而是去分析近段時間,孩子的心路歷程,并且給予適當的反饋。
家長可以把習慣分解成小部分,然后讓孩子慢慢適應和熟悉。只要做的部分,就給孩子一個獎勵,而不對的地方,也要給予懲罰。對于獎勵的誘惑,以及懲罰的膽怯心理,都會成為孩子養成習慣的奠基石。

?總結
任何的小習慣,都是孩子成長中的進步。而這些小進步,都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最終,孩子會在這些好習慣的陪伴下,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成功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