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升入二年級后,學習馬虎問題日漸凸顯。比如,語文題瞎寫亂劃,數學題準確率低,英語題字母混淆,抄錯題,數錯數,丟掉題,各種問題比比皆是……之前看到一個報道,說是在小學二年級,有66%的孩子都會因做題馬虎而丟分。看來,孩子升入二年級后,粗心馬虎、專注力弱是通病。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熟悉學習的各種氛圍和要求,升入二年級后隨著課業難度和作業量加大,問題日漸增多也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一二年級學的是基礎,三年級則是成績兩極分化的“分水嶺”,如果孩子的粗心馬虎毛病和不良學習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到三年級后很容易爆發各種問題。家長只有放平心態,分析原因,對癥下藥,同時避開各種認知誤區,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學習方面存在的馬虎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分析原因
粗心馬虎作為孩子們的通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1)有些孩子粗心是態度不認真,對學習缺乏責任心,敷衍了事,不拿馬虎當回事,做作業時敷衍塞責,湊合著做完得了。這與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比如過分照顧、包辦代替、沒有規矩、缺乏要求、縱容溺愛等。

(2)有些孩子是急脾氣,干什么事情都心急,毛毛躁躁,不拘小節,難免出錯。
(3)大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穩定性差,漫不經心易轉移,加之作業多,時間緊張,慌忙應付,以致丟三落四,錯誤百出。
(4)有些孩子馬虎是因為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因而半生不熟,顧此失彼。很少有孩子會把自己的名字寫錯,就是因為太熟了。所以,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到了能自動反應的程度,錯誤勢必會大大減少。
(5)其實,孩子們都想認真走心,他們會盡最大努力去做題,希望能有個好成績。如果還存在所謂的馬虎問題,那一定是對題目不理解,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疇。所以,家長不要總是去批評、糾正、否定孩子。

孩子處于二年級,有馬虎問題是正常現象,不馬虎就不正常了,況且學習的過程本是解決一個個錯誤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放平心態。一味地責備孩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采取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困擾才是正道。
對癥下藥
學習兒童教育的人都知道,孩子們根本就不存在馬虎或粗心這類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對知識掌握得不牢靠。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在糾結孩子因為粗心而做錯題了,卻不考慮孩子產生錯誤的根源,是因為基礎知識沒掌握,還是因為審題不仔細、沒讀懂,而一味地關注結果,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比如孩子做進位借位加減法題型總犯錯,你可以坐在孩子身邊觀察一下他的計算過程。一般孩子都是口算,偶爾會把進位或借位忘記。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有進位的話,在數字下面標一個黑點,如果有借位的話,在數字上面標一個黑點,這樣就很難忘記進位和借位了。再如孩子經常抄錯數字,那么就刻意訓練孩子的審題方法,在題目上對關鍵字做標記,同時配合專注力訓練,時間長了就會有不小成效。
具體來說:
(1)寫作業前,先回顧課堂知識點,認真看例題,然后多讀幾遍題意,在關鍵字詞數上圈圈點點,先確保第一步抄寫時的正確率。
(2)告訴孩子不要慌,先求準確,再求速度,心平氣和,全神貫注,認真仔細地看清題意,想好解題思路和方法后,不要省略中間步驟。讓孩子記住:欲速則不達,永保質量第一。

(3)編一本錯題集,讓孩子了解自己易出錯的地方,以便后續重點提防,查漏補缺。
(4)孩子反復犯錯的原因有可能是依賴家長檢查作業,從而沒有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偷偷犯懶。所以,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承擔作業錯誤的后果,不要替代孩子親自檢查。孩子完成作業后先自檢一遍,家長二次檢查發現有錯誤時,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里出錯了,給他一個范圍先讓他再自查一下。這一習慣堅持數月后,孩子就會細心多了。
(5)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所以,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作業時,家長不要輕易打斷,給孩子一個好的心情和自由做作業的環境。切忌家長在旁邊時刻盯著孩子:題做錯了,趕緊糾正;字寫歪了,埋怨孩子總是改不掉這個毛病。這樣容易讓孩子緊張焦慮,所以家長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讓他自己安靜地完成。其實,這也是專注力的一種培養方法。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事條理不盲目,認真細致不馬虎,能早日管理好自己,井井有條地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其實家長不妨放下焦慮和緊張的心態,學會捕捉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并給予鼓勵,讓孩子在成就感和自豪感的推動下,獲得更大的進步,那么好習慣的養成自然輕而易舉。
避開誤區
對于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家長一定要避開自己的認知誤區,正確看待,否則不僅不能改變孩子的習慣問題,反而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果。
(1)誤區1:認為孩子學習不認真刻苦。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是導致粗心現象的重要原因,并不是孩子不認真學習,而是他的能力還沒有達到。
(2)誤區2:重結果不重過程。有些家長只關注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卻忽視了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學習粗心的孩子,一般來說,在生活中也會丟三落四,缺乏條理,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3)誤區3:貼標簽。孩子明明沒有什么大的缺點,就因為寫作業和考試時粗心大意,家長就不停地抱怨,這等于把這些負面標簽貼在了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覺得“我天生就是馬大哈,就應該犯這樣的錯誤,我再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粗心的事實”。
(4)誤區4:家長任意地懲罰孩子。孩子因為粗心做錯題,家長就要求孩子將錯誤的地方抄寫十多遍。這種過度單調的重復性懲罰,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在內心產生厭倦情緒,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孩子寫作業不馬虎,即使每次都能寫到百分百正確,也不一定代表他未來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所以,家長要保持平和心態,理性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只要孩子在態度上是認真的,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今天犯的錯誤比昨天少一個,這就是孩子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