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影響兒童發展, 然而,要在父母的具體行為和孩子以后的行為之間找到實際的因果關系是非常困難的。一些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后來長大后會有非常相似的性格。相反,在同一家庭和同一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后卻有非常不同的性格。盡管有這些挑戰,研究人員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和這些方式對兒童的影響之間存在著聯系。有些人認為這些影響會延續到成人行為中。

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對100多名學齡前兒童進行了研究。利用自然觀察、父母訪談和其他研究方法,她確定了父母教育的一些重要維度。?這些維度包括懲戒策略、溫暖和撫育、溝通方式以及對成熟和控制的期望。基于這些維度,Baumrind認為大多數父母都表現出三種不同的教養方式之一。后來Maccoby和Martin的研究建議增加第四種教養方式。每一種都對孩子的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專制型教養方式
在這種教養方式中,孩子要遵守父母制定的嚴格規則。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通常會受到懲罰。專制的父母不會解釋這些規則背后的原因。如果被要求解釋,父母可能會簡單地回答:"因為是我說的"。
雖然這些父母的要求很高,但他們對孩子的反應并不強烈。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得特別好,不犯錯誤,但對于孩子今后應該做什么或避免什么,他們卻很少提供指導。犯錯會受到懲罰,往往是相當嚴厲的懲罰,但他們的孩子往往會想知道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
鮑姆林德說,這些父母 "以服從和地位為導向,希望他們的命令不需要解釋就能得到服從"。他們經常被描述為專橫和獨裁。他們的做法是 "舍不得棒子,寵愛孩子"。他們希望孩子們能不問青紅皂白地服從。
權威型教養方式
與專制型父母一樣,權威型父母也會制定規則和準則,要求子女遵守。然而,這種教養方式更加民主。
權威型父母對他們的孩子有求必應,并愿意傾聽他們的問題。這些父母對他們的孩子期望很高,但他們提供溫暖、反饋和充分的支持。當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時,這些父母更多的是培養和寬恕,而不是懲罰。
鮑姆林德說,這些父母 "監督和傳授他們孩子行為的明確標準。他們是自信的,但不是干涉和限制性的。他們的管教方法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懲罰性的。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有自信,也有社會責任感,有自我調節能力,也有合作精神"。
期望和支持的結合有助于權威型父母的孩子發展技能,如獨立、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
縱容型父母
縱容型父母,有時也被稱為放縱型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很少。這些父母很少管教他們的孩子,因為他們對孩子的成熟度和自制力的要求相對較低。
根據Baumrind的說法,放任型父母 "對孩子的反應要比要求多。他們是非傳統的和寬松的,不要求成熟的行為,允許相當的自我調節,并避免對抗。放任型父母一般都是培養孩子并與他們溝通,往往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現而不是以父母的身份出現。
無涉入的養育方式
除了鮑姆林德介紹的三種主要風格外,心理學家埃莉諾-麥克科比和約翰-馬丁提出了第四種風格:不參與或忽視的教養方式。無人參與的養育方式的特點是要求少,反應少,溝通少。?
雖然這些父母滿足了孩子的基本需求,但他們通常與孩子的生活脫節。他們可能會確保孩子有飯吃,有地方住,但在指導、結構、規則、甚至支持方面幾乎沒有提供。在極端情況下,這些父母甚至可能拒絕或忽視孩子的需求。
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
專制的養育方式通常會導致孩子聽話和熟練,但他們在幸福感、社會能力和自尊心方面排名較低。
權威性的教養方式往往會導致孩子們快樂、有能力和成功。
放任型教養方式往往導致兒童在幸福感和自律性方面排名較低。這些孩子更有可能在權威方面遇到問題,并傾向于在學校表現不佳。
在所有生活領域中,不參與的養育方式排名最低。這些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自尊心低,能力比同齡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