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不聽話要怎樣打,在古代已經成為一個歷史文化的“病癥”。
甚至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體罰”,認為只要是體罰,孩子就會有相應的懲罰,就會因此生出“體罰”的心理,以保證孩子在不聽話的時候不被“打服”,要是孩子“聽不進去”,他就會堅持認為,“我要打你”。
因此,我們就能看出,體罰孩子,在古代都十分不奏效。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真正的體罰,可以幫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3
在古代,孩子們也能從書中找到讓父母特別頭疼的地方。
比如古代小兵的父親為了省事,給孩子讀了《三十六計》,讓孩子在打斗中,讀懂了父愛,從此以后,孩子變得更加有擔當。
其實對孩子的體罰并沒有起到積極的教育效果,反而讓孩子學到了一些壞習慣。
比如有些父母希望孩子不受挫折,所以常常在孩子犯錯后,打孩子,希望通過體罰來達到讓孩子“長記性”的效果,這對于孩子來說,他是很排斥的。
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認為自己真的是父母的罪過,很可能產生一種極其叛逆的心理,就算犯了錯,他也不會覺得自己有錯,所以從而認為“我有錯,父母才會打我”。
所以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脾氣是最暴躁的時候,他們“不聽話、頂嘴”的情況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有些父母還會用“打”來代替“教育”,這是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是這樣的方式,往往也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孩子不再“聽話”,打罵教育不管用
孩子不聽話,打罵教育肯定是不可取的,甚至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讓孩子聽話,反而還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頂嘴,大打出手的情況,基本上是不用怎么說,就是批評,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是打罵。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出現頂嘴的情況。
2、家長說什么都不聽,一動手打他,就離家出走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遇到,很多家長都會覺得無法和孩子溝通,如果打罵教育孩子的話,只會起到反作用,孩子可能會越來越不愿意和家長溝通,親子關系逐漸疏遠。
孩子也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1、學會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忽視他們的想法,不把孩子當做小孩子,更不能以大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孩子的想法,用大人的角度來給孩子提建議,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只有大人學會尊重孩子,他們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
2、學會和孩子敞開心扉
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其實也是自己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已,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受到了冷落,而父母對于孩子的關心都是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關心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排斥父母,所以孩子就會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父母也要學會和孩子敞開心扉,與孩子多交流,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
3、學會適當的放手
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學會適當的放手,這樣孩子才會逐漸的學會獨立,這樣父母也就不會過分的督促孩子去學習了,有時候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放手,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自律。
育兒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面有很多育兒書籍,家長們可以在書中了解到更多育兒知識,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的了解的,這樣孩子也會很有安全感。
所以說父母們想要提升孩子的自律性,一定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這樣他們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成長,也能夠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