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癥會影響發育嗎?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11版(九版)》中規定,持續2周的焦慮障礙是精神科常見病,其表現包括失眠、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佳、無力、頭痛、便秘、肌肉緊張、出汗、消化不良、心慌、惡心、頭疼、注意力不集中、緊張、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發木不停,還有些人出現慢性失眠、早醒等癥狀,大約有1/2的兒童和青少年出現過焦慮障礙。
具體的焦慮障礙包括兩種類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廣泛性焦慮癥,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進食障礙和運動障礙(如急性驚嚇、心悸、肌肉疼痛)。廣泛性焦慮癥主要是指個體對特定情境持續的過度擔心、恐懼、害怕,擔心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等,通常會對社交活動產生過度參與的情況,而且這些都會影響個人的社會功能。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分離焦慮?
1. 從幼兒園開始讓孩子接觸環境適應和小朋友,如園里很多小朋友,只有他一個人和他并且由父母陪伴他入睡,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盡快適應新的集體生活。
2. 讓孩子自己和自己一起坐下并把家中物品進行收納整理,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能減輕分離焦慮,讓孩子更快適應環境。
3. 多讓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比如學校要安排孩子集體活動,孩子要帶好自己的衣服,自己的襪子,自己的鞋子等,多讓孩子參與集體活動,一方面鍛煉孩子的集體意識,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可以適當的帶孩子走出去,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團體活動,應該要跟誰一起做什么,如果孩子不愿意就要幫孩子遵守規則。
4. 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交流,不粗暴強制孩子。
孩子在6歲之前,家長應該更多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孩子買東西、做家務、買衣服等等,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孩子才能獲得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價值觀。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學習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有什么作用。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叛逆心理,會出現網癮,吸煙喝酒,早戀等行為,這都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父母要及時地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當孩子出現迷茫的心理,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孩子便會想到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值得父母愛,如果孩子的這種迷茫感愈加嚴重,就要及時的想辦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