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暗示勸導不聽話的孩子?這是很多家長最擔心的事情,有些家長因為孩子愛生氣,特別是面對批評和怒罵,更是束手無策,又擔心影響孩子的情緒。
孩子不聽話,家長要如何勸導?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導孩子聽話,讓孩子不再調皮搗蛋,家長的有效教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熱播的一部《小歡喜》,在劇中我是被劇中的方一凡所感動的,他出生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可是爸爸媽媽總是吵架,動不動就會因為他學習的問題,把家庭變成了一個硝煙彌漫的戰場,所以他才會變得如此叛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劇中的方一凡雖然表面上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是他的心理,卻是非常脆弱的,看到別人學習好,他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極度自卑,想要放棄努力。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發現孩子做不好的時候,會直接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也是為什么孩子會一直拿著手機不放手,逃避現實呢?
美國心理學家勞德西和他的同事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分別在桌子上放了兩個玩具,一個裝有電視的機器人,另一個裝有電視的機器人。結果表上的機器人沒有碰到一個擺放著薯片的機器人,而是幾乎都是拿著手機在玩。
實驗發現當一個人受到表揚,就會給人很大的滿足感,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所以他更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之中。
一個孩子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認可,他的學習熱情就會下降,相反,如果一直在肯定的環境中長大,他就會變得更有動力,所以會更加努力。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直在他們的錯誤中指責他們是愚蠢的,那么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就會大大降低。
·對孩子來說,被認可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們永遠都不會否認孩子在學習上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因為孩子也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成績卻總是束手無策。
他們會拿著不理想的成績單回來,并把這種對自己的否定和不滿意表現出來。我們可以追溯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一個時刻,他們并不被認可,或者被批評了,而是父母一直在數落自己,說你不行,你不行,永遠都是最差的那個。
父母和孩子在面對這些標簽時,都會下意識的選擇了把自己定義為最差的那個,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父母所定義的孩子也許是最好的那個,所以,我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所以當孩子不愿意和我們交談的時候,就給他貼上一個“笨小孩”的標簽。
孩子的一生,的確應該由自己負責。
無論孩子多么叛逆,我們都應該多給予支持,多去了解孩子。
用你的細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給他信心,讓他知道,父母在他的身后支持著他。
給予他愛和支持,多帶他出去走走,見識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讓他多接觸大自然,讓他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讓他的內心更加豐盈,有一份平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