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總加班孩子不聽話,公公婆婆家公公婆婆總是抱怨,每天為了生計熬通宵。說啥都是一點用都沒有,像個沒有靈魂的老太婆。
從生孩子那天開始,老公帶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老公工作之余,總是忙著工作,晚上回到家,一看孩子,又是忙著玩手機,頓時全然沒有了自己的時間。
面對一地雞毛,老公也總是習慣性地罵孩子笨,結果孩子委屈的哭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老公在一旁氣的直哭,一蹶不振。最后還說要是我,工作上也會被人罵,我真笨。
看著老公的樣子,我突然真的覺得老公的做法是對的,現在想來想去,真是太可笑了。作為一個初中畢業班的學生,其實我對老公還是挺滿意的,只要能堅持做下去就好,不然別說全職媽媽,我都沒臉工作。
后來,我意識到一個事實:如果有條件,不妨把教育孩子當成一種投資,而不是投資回報。
很多人會說,我也想啊,可是我就是想啊,那你就給我訂正,讓我承諾一下,別讓我現在做,我好不容易做了一件事,我可是你能不能對我說,你做吧,讓我怎么怎么辦呢?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對的,那就這么做吧。
第三種,相信孩子可以做的更好,就是讓他相信他自己可以。
我們常常會用一種說教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其實我們不是去鼓勵孩子做這件事情,而是去說我們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這種鼓勵是一種信任,是一種相信,我們鼓勵孩子去做,這樣的鼓勵是發自內心的,孩子會感受到你的真誠,他會覺得你是真的為了他好,愿意為了他的未來而行動。
相反,如果我們說,我們是發自內心的相信他,相信他能夠做好,你會發現他比你想象中的更加自覺,更愿意付出,做事情的時候更加能夠自律。
如果說我們是發自內心的相信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到更好,那我們就表揚孩子。
多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某件事上的表現不好,并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缺乏某件事情。
有的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能不愿意做,但是不愿意做,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好孩子的這種心理暗示,暗示,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做,因為“我能夠做好”“我是值得表揚的”,這樣的心理暗示可以給孩子很多自信的信心。
當孩子把這種暗示運用到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
把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遷移到孩子的其他方面。
比如,孩子從小喜歡動手打籃球,那么不妨引導孩子嘗試著和小伙伴們一起動手,
動手去嘗試打籃球、踢足球、或者是在戶外活動中,
看到孩子的進步,加以表揚,從而使孩子獲得信心。
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也會更有興趣去學習,因為親身體會了這些,孩子的興趣勁頭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他身上下功夫最大的地方就是學會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的努力。
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孩子就會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2、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許多家長會把對孩子的批評,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
“你怎么這么笨!”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你怎么連這個都不會”
“人家還不是一樣的就那么厲害?”
“你看別人家孩子………………”
“你怎么這么笨!”
家長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孩子笨,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好,就是做不好。
家長們也會說,“我家孩子笨啊,以后努力就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會陷入這樣的誤區,覺得孩子就應該聽家長的,因為孩子只有能力平平,而家長的話就是在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