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生活開始了,一件極小的事情就把莉莉一天的心情全搞壞了。她正忙著,一項工作還沒完成,手機一響群里又有新任務了。她覺得壓力總是沒完沒了,而且她最近還總是忘事,精神狀況岌岌可危。她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疾病了?想去看看心理醫生卻怕被人誤以為有神經病,而且心理咨詢師1小時幾百甚至上千的咨詢費用也讓她望而卻步。你有沒有過像莉莉那樣的情況呢?
出現這些問題并不一定是我們有了心理疾病,而是我們的心理缺乏動力了,就像快要用完的電池出現“供電不足”發出的警報一樣。我們需要給它充上電,就能讓它滿血復活。
讓我們一起打開《心理健身房》這本書,它提出用鍛煉一鍵解決困擾許久的心理難題這一概念。大家都知道,想要身體好那就要鍛煉身體,同樣,想要心理健康,不再出現像上文中莉莉的那些問題,那就要去“心理健身房”去鍛煉我們的心理,讓它不再發出警報而是在健康模式下運行。

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加拿大的臨床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希伯特。她主要從事女性心理健康、悲傷處理、自尊與自我價值等領域的研究,同時她也是六個孩子的媽媽。她曾經歷過產后抑郁,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立足最新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并依托大量的真實案例而寫成了本書。
本書介紹了八個要訣幫我們鍛煉心理,改善心理健康。它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從認知層面明確鍛煉價值。我們大部分人對鍛煉的認知一般只停留在最淺層次即多鍛煉身體好,其實不盡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鍛煉身體不僅僅有益身體健康而且能提升自尊和自我價值。很多不自信的人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陷入“別人好,我不好”的思維怪圈中。作者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其中都有涉及,從孩童時代開始體育活動會顯著影響孩子的勝任能力,而且有規律的鍛煉可以增強自尊、自信、自我效能。在鍛煉的過程中我們能感知到呼吸的深淺變化、身體各個部分的微妙變化,體會到堅持后的喜悅,一次次的勝利給了大腦正向的反饋,讓人會覺得自己還不錯哦!從而提升了自我價值。

其次,從心理層面做好鍛煉準備。可以這么說,你在鍛煉前,心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作者都幫你預判到了。你看著書中作者的描述不禁感嘆:“她怎么這么懂我?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所以針對你可能面臨的問題,作者都已給出了實操方法,讓我們用這些方法照做就可以了做好鍛煉的心理準備了。
最后,制定計劃開始行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很多時候沒有堅持鍛煉下去,很有可能是因為安排得不合理。要不然是沒有計劃,想鍛煉就鍛煉,不想鍛煉就不鍛煉了,完全看心情,要不然就是一曝十寒,不能長久堅持。作者制定了有益于特定心理健康問題的計劃,想改善哪方面的心理問題,就做對應的哪方面的鍛煉。方法切實可行簡單易操作。最后作者還提出了三大方法幫助我們培養執著的精神,最終養成能堅持鍛煉的好習慣。

這是一本方法簡單易行,理論深入淺出的實用工具書。它有理論、有方法、有實操,能告訴我們怎么用鍛煉的方法改善心理健康。大家可以看看,我們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