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打游戲,也不學習,都是父母們最頭疼的事情。
去年九月份,我兒子剛上一年級,也是家里的小霸王,脾氣變得愈發暴躁,到了初三的時候,天天把門一關,不跟父母說話,別說要出去散步,連飯也不吃,晚上回到家就回臥室睡覺,白天上班精神也很差。
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我兒子從上學開始,就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雙休,每天都是排滿補習班和特長班的課。而且,他的成績還一直都不錯,一直擔任班長,同學和老師的稱號,待人接物方面也都比較客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個時候我看到他總是一臉嚴肅的表情,心里就很害怕,趕緊對他說:“寶貝,你要保持沉默,不說話,你好好學習,下學期還是要考班長。”
他就很認真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是不想上班長,我是害怕下次考試時再犯錯誤,被老師說,讓爸爸給我增加罰站的次數。”
聽到這話,我就知道他已經在內心深處陷入了一個焦慮的狀態:害怕考不好,擔心父母會生氣。
那么,為什么要增加一個對孩子表達自己消極情緒的動力呢?
因為有時候孩子對你的消極情緒根本不懂,也不認為他做得不對,而是用強迫式的警告和恐嚇威脅,以父母對孩子的愛勒索。
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就是在孩子面前隱藏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圣經》里說的:“你不可能永遠得第一,但你一定要一直保持第一”。
家長一旦情緒被孩子聽到,他的腦子里就會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第一,只要做了第一就會有后面的結果。所以,只要讓孩子把“第一”掛在嘴邊,他就會變得“不聽”,脾氣一上來,孩子就會更加暴躁,不理智。
02
給予及時反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孩子學會了某件事,知道了自己怎么做才是對的,做起來才不會過于自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隨時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舉個例子:
當孩子做了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時,比如說喜歡看動畫片,家長可以在做完一個家庭作業后,陪孩子看一會兒動畫片。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表現的非常好,那么也可以“夸獎”孩子一下。這種及時反饋的行為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自信,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情,得到了家人的夸獎,那么也就會更加努力的完成這件事情。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保持做事的熱情,更加的努力呢?
首先,多陪伴孩子。
其實父母忙工作或者是加班,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之又少,這就給了孩子一定的壓力,當孩子處于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會表現出來的是特別的“沒有辦法”,因為這樣的孩子,根本就不會在家里和父母形成一種特別的依賴。所以家長的陪伴會讓孩子更加的快樂,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工作的時候,多一些自己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其次,引導孩子的情緒。
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命令式的,這樣的話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傷害。比如說在寫作業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同時也會產生一種抵觸心理。所以,家長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的時間,讓孩子更好的去寫作業。
所以說,孩子出現“三年級滑坡,一二年級滑坡”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也是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面對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要冷靜下來,不要一下子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畢竟,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小大人了,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再用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了。
還有就是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學會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要的,這樣才會讓孩子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