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貪玩不聽話怎么辦?
幼兒園時期,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通常把這當成一個問題,按照不同的年齡段,老師教的內容有規律,也有方法,所以總是讓我們不斷地去面對孩子貪玩不聽話,和家長的沖突。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也曾經說過,在人的一生中,有三個重要的反抗期。第一個反抗期在兩歲到四歲期間,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還是發展不完全,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準確的預判自己的行為,他們會出現錯誤的判斷和行為,進而會做出偏差的行為。第二個反抗期在七歲以后,此時孩子已經基本形成了自我意識,他們渴望獨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這時家長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而是用商量的口吻去和孩子溝通,孩子會聽嗎?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孩子就會聽你的話嗎?他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嗎?當然不會!孩子很可能會選擇和你對抗,你反抗,可是他沒有不聽你的,因此親子之間的關系就不會和諧,甚至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所以和孩子溝通,一定要講究方法。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根本不愿意和我們溝通,也不愿意和我們交流,或者說根本不愿意和我們交流,其實我們可以從說話的語氣和表情上就可以判斷出,孩子對我們有情緒,如果我們用命令的語氣,孩子可能會很聽話。孩子會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事情,而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氣”不同。對孩子來說,我們用同樣的語氣去跟他交流,我們的語氣就會變得強硬,讓他沒有辦法“去思考”,他就會出現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用輕聲細語來跟孩子說話,孩子就會很樂意跟我們交流。
因為他愿意跟你交流了,無論是從游戲、故事、動畫片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用到的語言表達方式。他要跟你說的話,他能夠理解。跟你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都要用同理心來回應,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第二,用游戲去替代。
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很好奇,有的時候也會讓他去嘗試,給孩子下載一些益智類的游戲,或者是教孩子玩一些簡單的小游戲。每次讓孩子去做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孩子就會很開心,也能夠逐漸脫離父母,開始跟父母相處。
這時候,我們就要用游戲去替代,跟孩子做游戲的方式。比如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小區里放風箏,我們會把孩子抱著,帶著她一起去。但是,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每次都去,我們現在該怎么樣怎么樣,我們要按照我們的指令去做,而不是讓孩子來指揮我們。
第三,可以通過游戲來促進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孩子小時候是沒有專注力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游戲,或者是拼圖游戲等等。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腦發育,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四,當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跟孩子進行溝通,然后用游戲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之后,也會漸漸養成一些暴力行為。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式,讓他知道什么樣的方式是正確的,什么樣的方式是錯誤的。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去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在一些方面出現一些暴力行為。然后針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阻止,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出現這些暴力行為背后的原因之后,我們就能夠在更加正確的教育方法之中,找到幫助孩子改變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變得更加的優秀呢?
我們要知道,孩子身上出現這些行為都是因為他們正在成長。
那什么樣的行為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呢?
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過分的去批評孩子,讓他們能夠變得更加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