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孩,小的時候家里吃魚,媽媽總會把魚肉給他,自己吃魚頭。孩子一直以為媽媽喜歡吃魚頭。直到長大后,他才發現,媽媽不是愛吃魚頭,只是想把更好吃的魚肉留給心愛的孩子。
這就是父母,他們在給予愛的同時,還加以謊言修飾,好讓我們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這些“套路”有很多,你都懂了嗎?
01 父母的“套路”教育,
孩子更容易接受
前段時間火了一個被套路的小孩。孩子的家長把藥藏在可樂后面,這孩子還以為真是可樂,喝的還挺帶勁。
家有熊孩子,時刻考驗著家長的智商和實操能力。在陪伴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套路是這世上最長情的路。
當然不止他,很多孩子都被父母這樣套路著。
“小孩子不能吃魚籽,會變笨?!?/p>
“小孩子不能吃雞爪,寫字會潦草?!?/p>
……
02 好的家庭教育,
離不開父母的“套路”
教育學界有一種共同的認知: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樣引導他。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在和熊孩子們斗智斗勇的長期斗爭中,家長們一定要時時調整好心態,耐下心來陪伴孩子。人生之路如同馬拉松一樣,不能圖一時之快。優秀的馬拉松選手知道:要想贏得最后的勝利,一定要長久堅持,才能笑到最后。
生命是一個不斷積累奮斗的過程,有風有浪都不可怕。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了陪伴和愛,生命被賦予了獨特的內涵和豐富。所以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長,這一路的風景和風雨無論如何,都值得家長無怨無悔地付出。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回到家里,請將所有的壞情緒丟到門外,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擁抱,一個鼓勵的眼神,傾聽他(她)的苦惱,分享他的歡笑,孩子遇到問題,和他一起面對、解決,讓他不斷成長起來,這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正如教育學家弗洛姆指出的: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這一生,孩子借由父母而來,在幫助他們成為自己的路上,父母的親情相伴,讓人間有愛有溫暖,值得好好走一回。
03 “套路”的背后,
隱藏著父母的愛
1
2001年,罹患癌癥的父親寫給六歲女兒一封信。
“爸爸每次和你捉迷藏,一下子就被你找出來,這一次,爸爸要躲好久好久?!?/p>
“如果你很想爸爸,爸爸就變魔法出現,趁你睡覺跑你夢里大玩游戲?!?/p>
“當你拿著爸爸的照片看時,其實爸爸也在偷偷看你,爸爸一直都陪著你。”
“爸爸猜想,這一次捉迷藏要玩這么久,爺爺奶奶媽媽有時看不見爸爸,一定會偷偷哭??蓿褪欠敢?,就是輸,他們哭,你一定要逗他們笑”
2011年,女兒給爸爸回信。
“我有好好照顧爺爺奶奶媽媽。我是不是贏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p>
2
汶川地震那年,一位父親被救后跑到兒子學校,默默用雙手挖廢墟。
整整三天,手上的血濕了干,干了濕。
第三天晚上,武警找到了躲在課桌下安然無恙的兒子。
他瞪著滿是紅血絲的眼,一直看著兒子,重復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p>
當兒子問起他的傷勢時,他把手藏在背后:“沒有受傷,爸爸被救出來以后一直被照顧得很好?!?/p>
經醫生診斷,他兩手食指的第一節指頭都壞死,膝蓋也因長時間跪地永久性損傷。
3
爸爸一直都按時給我寄生活費,有次他遲遲不打錢,打電話回家也沒人接,當時好生氣。
三天后,爸爸給我回電話。以往他總會絮絮叨叨扯半天才肯掛,但那次只說了句:“錢已經打卡上了,別擔心”。
過年回家才知道,那時候,爸爸做投資,被合伙人騙光了所有錢,連幾百塊都拿不出了,給我那幾個月的生活費,至今不知道是他怎么湊來的。
4
父母的“套路”,請珍惜。
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
年邁的老爸接到女兒的問候電話,他邊走邊說。
喂,閨女啊,我和老朋友出去玩去了,然后我們還一起排節目,挺忙的。
沒問題,挺好的,我吃得飽,睡得香。
我一點都不悶,那么多朋友。
你媽?沒在呀!她出去跳舞去了。
沒有事,都挺好,你放心,你好好工作,不要擔心我們倆。
你忙,就掛了吧。
聽起來女兒不在身邊的父母,過得照樣幸福安康,而殘酷的真相是:老爸老媽過得一點都不好,老爸很孤單,常一個人坐在外面,一坐就是一天;老媽生病住院,只有老爸一個人跑來跑去照顧老媽。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從出生開始,其實就開始了與父母分別的倒計時,沒人知道這個倒計時會在什么時候停止,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