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
昨天傍晚,帶孩子參加圍棋班,剛一開始媽媽滿心歡喜地和孩子聊天,聊天的過程中孩子一直在“媽媽”地小聲說話,稱:“媽媽,我不想學了”,媽媽越嘮叨孩子越不想學了。
媽媽怒不可遏地訓斥了孩子:“你怎么這么沒用,連這都學不會,你還能干什么,你還能干什么”,孩子不服氣地說:“我就是不想學了,等你回來收拾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媽媽怒不可遏,狠狠地訓斥了孩子一頓,孩子才會安靜下來。
當媽媽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想要好好學習的時候,孩子卻連作業也不愿意寫。
媽媽開始反省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但是孩子好像并不領情。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肯好好學習,是因為他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不足,并不是他不愿意學習,是他找不到學習的意義。
如果父母再指責他,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從而出現厭學的心理。
02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陪伴孩子的時候,請放下手機,多跟孩子互動。
孩子內心沒有一個能夠支撐起力量去做的事情,就會開始懈怠,當孩子感覺到家長不相信自己時,就會開始自我懷疑,產生厭學的心理。
父母能夠跟孩子做到互相尊重,心平氣和地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力量,他才會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導。
03
教會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如何讓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這一點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
許多父母對于孩子玩手機,都是采取堵,甚至直接禁止,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孩子也會覺得非常容易“被壓制”,變得叛逆。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可以讓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時長。
比如每周一次玩手機的時間,最好是30分鐘,一天可以玩5-6個小時。
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如果家長經常性的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有樣的模仿。如果有一天,你下班回家后,發現你沒有按時關電視,那么你也不要先主動看書。
如果你一直在晚飯后玩手機,而且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機,那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被吸引,而且也不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6. 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已經嚴重到了極點,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先詢問孩子當時的感受,如果孩子表示不喜歡,父母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他你現在很難過,需要一些時間消化。
孩子一般情況下情緒都比較容易被激惹,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先詢問孩子產生情緒的原因,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7. 當孩子消極情緒出現時,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覺得很委屈,或是難過,或者是生氣,那父母一定要懂得去抱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背,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告訴孩子,你懂得分享給我了。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會難過,但是我們會想辦法解決這件事,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方法,要知道,無論任何時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8.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時間去思考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太過于苛責,責罵孩子。那么,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該先學會冷靜一下,再去了解孩子犯錯誤的原因。
9. 父母要舍得讓孩子獨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獨立,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獨立的意識,孩子只有這樣長大后才能在社會中找到一份自己應該有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到自己的人生勝任。
10. 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積懶成笨”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如果孩子做事總是依賴父母,孩子自然也會把它當作是一種懶惰的表現。當孩子習慣了依賴父母時,他在學習的時候也就不愿意動腦筋了,只會動腦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讓孩子多思考,多動腦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自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應該努力學習,通過自身努力去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對孩子的管教不聞不問,那么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之下模仿學習,慢慢的成為一個手機奴,無法管教。
2、父母身上的責任應該是最大的
作為父母要承擔起陪伴孩子的責任,不管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家長都應該及時給孩子的身上做出正確的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孩子的人生觀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在家整天抱著手機玩游戲、刷視頻,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手機和游戲產生興趣。